近年来,四川内江质监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在推动四川内江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过程中,以推进农业循环经济为手段,以农业标准化为技术支撑、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资源综合利用为途径、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取得了实效。
一是标准化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产业升级。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已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途径。实施标准化形成了生产的规模化,实现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内江市形成了以生猪养殖、血橙蚕桑种植和水禽、水产养殖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格局。威远七星椒、资中冬尖申报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建立了资中塔罗科血橙、资中药栀子、隆昌水禽、水产、汇竹公司麻笋、银华丝绸公司蚕桑、东兴区无公害蔬菜7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申报四川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9个,帮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制修订标准体系9个, 内江市各级标准化示范区示范面积达31.76万亩 ,带动了112个乡1231个行政村的64.80万户农户,示范区人均增收180元。
二是标准化促进了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有利于能源节约。围绕支持内江畜牧业“生猪百亿联动”工程,内江质监部门以四川省德福隆实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以隆昌金鹅镇光灿村为示范基地,指导农户走“公司+科技+示范园+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构建以“猪、沼、鱼、果”相配套的循环经济体系。在农业标准技术员的指导下,猪粪经过干稀分离,干粪用于培植果树根部,湿粪进沼气池无害化处理,沼气用于日常生活的燃气,沼液施用于柠檬和麻竹,肥效增强。使猪粪由原来的“肥害”变为种植业所需的“肥宝”,年节省100余吨化肥投入,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0万元。目前,光灿村农户已栽种柠檬150亩、麻竹300亩、净水养鱼200亩,初步实现了生产、生活垃圾“变废为宝”,村民增收方式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
三是标准化促进了生态农业发展,有利于绿色环保。围绕“生猪、蔬菜、优质粮油、水果、水禽、蚕桑”等六大产业带,加快建立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推进农业生态安全。制定了柠檬、“双低”油菜等农产品地方标准7个,塔罗科血橙、双低菜油、种猪繁殖技术规程等各类技术规程34个,推广各类技术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124个;内江市已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1个,共19.5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0个,认证绿色食品2个。“汇竹”竹笋、“塔罗科”血橙、“向义”大头菜、“新店”七星椒、“复立”茶叶、资中冬尖、“飞龙”大米、“汉丰”大米、周萝卜等一批农产品,因质优价廉、绿色环保而畅销市场。
四是标准化促进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有利于跨越国际“贸易壁垒”。农业标准化为全面提升内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实现大宗农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特色农产品达到绿色标准,出口农产品达到国际标准。参照WTO/TBT农产品贸易壁垒企业联席会议制度,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国际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新标准,有针对性地了解其他国家对进口农产品的要求,规避企业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投资损失,促进我市农产品出口创汇。目前,雨润公司的猪肉、四川三华食品有限公司黑木耳、 威远周萝卜 、复立茶厂的茶叶等一批质优环保的“内江造”食品正在或已经走出了国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