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我国造船产量已占全球近五分之一新华社发
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金壮龙9日对媒体宣布,《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简称《船企评价标准》)已经正式颁布,并将于今年10月1日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船舶生产企业的行业准入标准。
金壮龙介绍,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船舶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造船产量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三。2006年,全国造船完工量1452万载重吨,新承接船舶订单4251万载重吨,手持船舶订单6872万载重吨,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9%、30%和24%。新承接船舶订单数居世界第二。
但船舶工业在快速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由于受市场需求拉动,中小型船舶制造企业数量剧增。国防科工委的统计表明,全国共有各类船舶制造企业约3000家,其中规模以上的造船企业431家,总体呈企业数量偏多、生产水平较低、企业规模小、分布散的局面。相当数量的中小型造船企业生产硬件条件差、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质量意识淡薄及不规范生产,造成一些低质量船舶进入运输和生产领域。“在这个行业中,‘博士’与‘文盲’同在。”国防科工委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张相木说。
规范船舶工业市场经济秩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自2005年以来,国防科工委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了船舶专项治理活动,通过治理,各地共关停并转造船厂(点)457家,有效地遏制了违规造船现象。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国防科工委开始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除组织制定《船企评价标准》外还积极推进《船舶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的立法进程。
“《船企评价标准》的发布实施,对规范我国船舶生产企业管理,提高船舶建造质量,保障航运生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促进船舶工业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金壮龙说。
“《船企评价标准》主要从生产设施、生产设备、计量检测、人员和管理状况五大方面规定了船舶建造企业的基本生产条件要求,并对具体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国防科工委科技与质量司副司长马恒儒介绍,按照对船舶生产企业分类指导和管理的原则,标准将民用船舶生产企业分为6大类29种类型,其中将数量最多、最为普遍的钢质一般船舶生产企业分成3级12类。标准既为各类各级企业设置了最低“门槛”,也充分考虑到不同级别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