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周年。在进入世界大家庭的五年中,我国在入世既存在机遇,又遭遇挑战的竞争环境中,取得了进出口贸易的巨大成就。
2006年国家发布的统计表明,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世界第一位,达到1万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已经达到1.76万亿美元,排到世界的第三位。2005年我国印刷机械设备进出口也达到空前规模,达到20.7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44.3%,2006年进出口额达到21.48亿美元,其中,进口额为16.3亿美元,同比下降2.34%,出口额5.18亿美元,同比增长27.1%。总的发展趋势是进口略有下降,出口快速增长。取得这样的骄人业绩反映了印刷机械设备制造企业全球一体化的意识普遍增强,尤其是大量出口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逐步取得国外认证公司的合格评定,拿到出口欧、美等国的市场护照。 在此期间,我国的合格评定程序、认证、认可体系相继建立,在执行、履行TBT协议有关条款上,受到世界贸易组织的肯定。印刷机械标准化工作在走过蓄势待发阶段以后,终于在2006年中得到尽情释放,取得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阶段。在这一年里,印刷机械标准化工作在行业的积极支持下,取得五大进展。
标准化论坛举办成功 2006年9月9日在二十一世纪饭店召开的“中国印刷机械标准化论坛”举行,国家标准委员会、机械工业联合会标准部、中国印刷与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印刷机械行业分会、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印刷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内重点企业代表参加大会并作了发言。会议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标准化工作与世界接轨已势在必行,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是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捷径,建立我国市场的技术壁垒和安全标准体系已经迫在眉睫。通过这次大会,对提高企业领导的标准化意识产生极大影响。在大会上,协会领导、北人集团公司、上海电气集团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全国印刷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领导在发言中,都对印刷机械标准化的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提出前瞻性意见,并且也是对入世五年来标准化工作最好的总结。
印刷机械安全标准体系初步建立 06年印刷机械安全标准先后在北京、上海、张家界三地举办了四次会议,先后审查了三个等同转化的安全标准。第一次在上海全印展期间,讨论了《印刷机系统安全要求》标准,进行了较全面的认真修改。第二次在北京召开标准论坛期间,召集北方有关企业参加对《切纸机安全要求》标准的审查和修改。第三次在上海召集南方的部分企业对《切纸机安全要求》标准进行审查和修改。第四次是在张家界市举行的2006年年会上,对切纸机和印后装订及纸张加工系统安全标准进行审查和修改。通过标委会年会的安全标准审查,这两项标准已经达到向上级申报的阶段。这两项标准的建立将克服印刷机械行业没有安全标准的历史,在对产品合格评定程序中增加新内容的同时,并对国家质量监督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产生影响。国际标准化组织在2006年对印刷机系统安全要求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和发布,因此这项标准经过重新翻译,所以没有在年会上通过。
发布六项制修订的新标准 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次在年内申报,并在年内完成标准的上级的审批、发布,十多年来标准值修订效率最高的一次,也反映了国家对标准在国民经济领域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在提高,规范市场的力度在加强。
基本建立标准化自主发展机制 在计划经济体系下,行业院所为标准化工作主要负责单位,支持标准化工作的人员、设施和资金由国家拨付的事业费承担。标准的技术水平有受到众多处于不同层次的企业的相互制约,标准不但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而且标准的作用只能是对国内企业衡量合格的最低标准,既不能促进产品的技术进步,又不能促使落后产品尽快淘汰出局,更没有对国外进口设备起到技术壁垒的效果。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