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文新闻信息分类法国家标准项目,首先要了解国内新闻信息分类过去是怎么走过来的?现状是怎样?为什么国内其它分类法不能替代?中文新闻信息分类法产生的紧迫性等。
一、我国新闻信息分类的历史与现状
我国新闻信息分类是在新闻资料分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许多新闻媒体在诞生之日就设立了资料室。资料分类表(有称资料分类法)是资料部门整理和组织新闻资料的重要依据,所以简单的新闻资料分类表早就产生。
过去因为新闻资料仅为本单位服务,互相不流通,所以各媒体单位的资料分类表都是根据本媒体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的。2004年9月,中国新闻技联新闻资料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文新闻信息分类标准化研讨会期间,收集到了中央、专业和地方媒体有代表性的新闻资料分类表21份,它们中几乎没有完全一致的。更有甚者,由于资料分类表使用对象的不同,有些媒体单位甚至出现两种或三种分类表,一种是剪报资料分类表,使用对象是剪报工作人员及编辑部门;一种是索引分类表,使用对象是索引编辑人员及使用合订本的读者;还有一种是一些大的新闻媒体的国际新闻编辑部,拥有自己的资料室,编制了适合国际资料分类的分类表;再就是广播电台、电视台资料部门还有音像资料分类表等。
总之,新闻资料分类表几乎每个媒体的资料部门都有,但是百花齐放,各领风骚。
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闻信息量的猛增,科学管理这些宝贵资源的问题开始受到关注。不少有识之士对如何实现新闻资料分类的科学性、系统性纷纷发表论述,这些文章大多被收集入1988年出版的《新闻资料漫谈》。这一时期也是新闻资料工作迈出发展步伐的时期,1985年,新华社与信息工程学院签订协议,建立新华社数据库系统;1987年,新华社编制出《新闻叙词表》;同年,经济日报社资料室实现索引编辑工作计算机化;1988年,全国新闻资料学会成立。
进入90年代,经济日报社资料室首先实现新闻资料管理全面计算机化。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等许多新闻单位的资料也都相继实现计算机管理。随着资料管理计算机化的发展,制定一部权威的、统一的新闻资料分类法被提了出来。1992年,中国新闻资料学会组织学会内专家开展“新闻资料基础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课题)。该课题1993年通过了由新闻界和社科信息界有关专家组成的鉴定小组的鉴定。作为课题研究结晶的《中国新闻资料分类法》1995年8月由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这部分类法是对我国新闻资料,主要是手工剪报资料分类方法的阶段性总结。它的诞生极大地丰富了新闻资料分类理论,促进了全国新闻资料分类工作。由于《中国新闻资料分类法》不适应计算机分类的新形势,1996年,中国新闻资料学会又组织新华社、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单位的资料人员研究制定了《中国机检新闻资料分类法》(后定名为《中国新闻资料分类代码表》)。然而,这两部分类法过分注重新闻资料的个性,在体系构成与原理、类目命名与注释、标记符号与方法等方面随意性较大,加上后续工作的缺陷,没有被推广开来。
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随着互联网大发展,许多新闻单位资料部门改制为信息中心,彼此间开始通过网络交换电子数据。但由于各单位分类标准不统一,严重影响了信息资源的直接交流和有效共享。新闻信息置标语言和分类标准的统一问题日显突出。1998年底,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面,中国新闻资料学会配合,组织业内人员研制《中国新闻资料分类法标准》,但由于种种原因,这次研制没有拿出最终成果。2001年8月,在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全国新闻资料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统一并规范新闻资料分类法、推进自动分类研究等成为议题。会后,专业委员会会长会议形成决议,建议向科技部申请设立新闻分类标准研究课题。2001年11月召开的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会长会议决定,新闻资料专业委员会的“中国新闻资料分类标准化与自动标引基础研究”项目是行业的重大课题,联合会将予以大力支持、帮助落实。2003年11月,科技部正式批复。“中文新闻信息分类法”作为“中文新闻信息技术标准”的一部分,成为“十五”国家重要技术标准研究课题之一。
与此同时,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向“中国数字电视、高性能软件创新及应用研究”项目组申请承担“中文新闻信息分类技术标准研究”(理论研究)课题,获得批准,2005年该课题成果通过鉴定。这一研究课题为“中文新闻信息分类法”提供了许多理论依据,促进了中文新闻信息分类法的研制工作。
二、制定中文新闻信息分类法的必要性
在我们申请国家科研课题初期,有关专家曾提出:国内已有“中图法”、“人大法”,甚至还有“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为什么还要制定“中文新闻信息分类法”?这里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新闻信息分类法的个性问题。
1, 适用范围
1954年出版的《人大法》在第一版编制说明中称,该法“适合大学图书馆图书与资料的分类”。事隔4年,1958年,《科图法》诞生。它在第一版编制说明中称,该法是“适合于中国科学院各馆(室)的统一分类法”。1975年,《中图法》诞生。它在第一版编制说明中称,该法是“为全国图书资料统一分类编目创造条件”。与此同时,《图书资料法》也诞生了。其第一版编制说明中称,该法“是全国各类情报与信息单位、图书馆、资料部门广泛采用的大型检索语言工具书”。1987年,《档案法》诞生。其第一版编制说明称,该法“适用于我国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类档案的分类”。
由于适用范围不同,各分类法都有不能替代的因素,导致众多分类法的产生。出于同样原因,制定适用范围为不同载体的新闻信息的分类法成为必然。
2、体系结构
《人大法》与《中图法》在编制说明中称,以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作为分类大纲。
《图书资料法》是在《中图法》基础上扩展了“工业技术”的下位类,其它大类都相同。《档案法》“是以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职能分工为基础,并紧密结合 档案记述和反映的事物属性关系”来编制的。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只对经济活动进行了行业分类。
《中文新闻信息分类与代码》以政治、经济、文化作为分类大纲。这是由于新闻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内容包罗万象的特点所决定。下面是《中文新闻信息分类与代码》与几个分类法体系结构的对照表:
人大法 |
科图法 |
中图法 |
图书资料法 |
档案法 |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 |
中文新闻信息分类与代码 |
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著作 |
00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著作 |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
A中国共产党常务 |
A农、林、牧、渔业 |
01政治 |
2、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附:宗教、无神论 |
10哲学 |
B哲学 |
B哲学 |
B国家政务总类 |
B采矿业 |
02法律、司法 |
3、社会科学、政治 |
20社会科学 |
C社会科学总论 |
C社会科学总论 |
C政法 |
C制造业 |
03外交、国际关系 |
4、经济、政治经济学与经济政策 |
21历史、历史学 |
D政治、法律 |
D政治、法律 |
D军事 |
D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04军事 |
5、国防、军事 |
27经济、经济学 |
E军事 |
E军事 |
E外交 |
E建筑业 |
05社会、劳动、灾难事故 |
6、国家与法、法律 |
31政治、社会生活 |
F经济 |
F经济 |
F政协、民主党派、群众团体 |
F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1经济 |
7、文化、教育 |
34法律、法学 |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G文化、教育、卫生、体育 |
G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12财政、金融 |
8、艺术 |
36军事、军事学 |
H语言、文字 |
H语言、文字 |
H科学研究 |
H批发和零售业 |
13基本建设、建筑业、房地产 |
9、语言、文字学 |
37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I文学 |
I文学 |
J计划、经济管理 |
I住宿和餐饮业 |
14农业、农村 |
10、文学 |
41语言、文字学 |
J艺术 |
J艺术 |
K财政、金融、保险、审计 |
J金融业 |
15矿业、工业 |
11、历史、革命史 |
42文学 |
K历史、地理 |
K历史、地理 |
L商业、旅游业、服务业 |
K房地产业 |
16能源、水务、水利 |
12、地理、经济地理 |
48艺术 |
N自然科学总论 |
N自然科学总论 |
M农、林、牧、渔业 |
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7信息产业 |
13、自然科学 |
49无神论、宗教学 |
O数理科学和化学 |
O数理科学和化学 |
N工业 |
M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
18交通运输、邮政、物流 |
14、医药、卫生 |
50自然科学 |
P天文学、地球科学 |
P天文学、地球科学 |
P交通 |
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19商业、外贸、海关 |
15、工程、技术 |
51数学 |
Q生物科学 |
Q生物科学 |
Q邮电通信 |
O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
21服务业、旅游业 |
16、农艺、畜牧、水产 |
52力学 |
R医药卫生 |
R医药卫生 |
R城乡建设 |
P教育 |
22环境、气象 |
17、综合参考 |
53物理学 |
S农业科学 |
S农业科学 |
S环境保护 |
Q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
31教育 |
|
54化学 |
T工业技术 |
T工业技术 |
T海洋、气象、地震、测绘 |
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33科学技术 |
|
55天文学 |
U交通运输 |
|
U标准、计量、专利 |
S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 |
35文化、娱乐休闲 |
|
56地球科学 |
V航空、航天 |
|
|
T国际组织 |
36文学、艺术 |
|
58生物科学 |
X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 |
|
|
|
37传媒业 |
|
61医药、卫生 |
Z综合性图书 |
|
|
|
38医药、卫生 |
|
65农业科学 |
|
|
|
|
39体育 |
|
71工程技术 |
|
|
|
|
|
|
90综合性图书 |
|
|
|
|
|
2, 立类方法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中文新闻信息分类与代码》采用新闻主题与学科相结合的立类方法,使分类体系具有主题的直接性和学科的科学性。在保证分类体系科学性、逻辑性的同时,把一些新闻信息量大、社会广泛关注的内容跨越逻辑层次,作为一级类列出,以适应新闻报道实际。这也是新闻信息分类法的个性,很难用其它分类法代替。
正由于适用范围、体系结构及立类方法上的差异,制定一部适合新闻信息实际的分类法成为新闻业界的共同呼声。当然,在指定此分类法的过程,我们也学习和借鉴其它分类法成熟经验和适合新闻信息分类的成份。
三、中文新闻信息分类标准化与资源开发
自二十世纪末起,由信息技术革命推动的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如何顺应全球信息化趋势,利用信息化手段,加速信息化进程,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是摆在我们信息行业面前的一个大课题。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朱之鑫在“2005中国信息化政策与趋势报告会”上谈到“十一五”信息规划时说:“要处理好速度和效益的关系。要“推广普及应用型信息技术,探索低成本、高效益的信息化发展模式,形成需求导向与技术拖动紧密结合的发展格局,开创既有发展速度又有显著效益的信息化建设新局面”。要“大力发展数字内容产业,鼓励开拓信息增值服务”。(见《信息化参考》2005年第16期)。
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杨冰之说:“当前的信息化已经不只是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也不能仅停留在对传统的改造上,而要关注并高度重视由此带来的知识与技术扩散,信息化的目标也不再仅仅针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而更多地着眼于通过信息、知识和技术带来的社会资源重组”。“建议制定如下发展思路——以信息技术应用、渗透、变革为主导,开发和集成各类信息、知识与技术资源;以公共服务平台为主体,抓住新机遇,推动体制创新、降低社会信息化总成本,并推动我国当前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为建设信息社会做准备”(见《信息化参考》2005年第7期)。
信息资源是现代社会的战略资源之一。当今社会,谁拥有准确、及时、可靠、全面的信息,谁就占有市场的主动权,所以,信息资源开发渐成重点,数字内容产业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闻信息数字化是数字内容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各类信息资源的开发和集成工作应该是新闻信息和新闻资料工作者的任务,仅仅把新闻资料由手工管理改造成计算机管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工作重点应放在通过信息技术去处理大量的信息源,开发和集成各类知识和竞争情报,降低社会信息化成本,让整个社会受益。
如何降低开发和集成信息的成本,又涉及到统一信息分类问题。只有标准化才能达到信息资源的无障碍交流和全社会共享。
“十一五”信息化规划为我们指明航向,信息化的发展催我们快马加鞭,中文信息的大市场为我们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用信息化手段加速信息化进程为中文新闻信息分类法的普及与应用奠定了基础,整个形势的发展催促着《中文新闻信息分类与代码》早日出台,早日形成计算机自动化分类产品,早日投入使用,早日为信息的开发和集成降低成本带来效益,以此推进我们新闻信息内容数字产业的大发展,促进我国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