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如何改革?是新医改方案中一个绕不开的命题。如何厘清和评价现有的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实践,将决定着新医改设计中公立医院的改革方向。
本报从权威渠道获知,卫生部组织相关专家,首度对全国医院产权改制的全面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日前已完成了调研报告。
根据此番调研,卫生部专家对1995-2005年期间,全国公立医院改制情况的全面“盘点”后,基本摸清了全国公立医院改制的数量、范围和区域分布、改制原因和特点。
同时,也初步得出了对公立医院改制的评价:医院效益有了改善,但改制中土地和无形资产低估,实际转让价比评估价稍低。
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改制现象
医院改制初发于上各世纪80年代,当时主题是对公立医院进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主要改革措施是改革放权,提高公立医院的运营自主权。
而自2000年卫生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出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后,各地纷纷尝试进行公立医疗机构的产权制度改革,特别是在2002年国家经贸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的意见》之后,大量的企业医院通过产权改革与国有企业分离。
在企业医院改制的浪潮带动下,2003年、2004年,各部委和各级地方政府所属的医疗机构纷纷尝试产权制度改革。
但在2004年底,卫生部官员在一个论坛上明确表示“产权改革不是下一步城市医疗改革的核心内容,也不是主要内容”。2005年,国务院研究中心一份“医改不成功”的报告,也把矛盾指向“市场化”的医改方向。
此后两年间,公立医院产权改制降温,各地改制试验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而对改制实践的评价亦处于各方争论中。
全国到底有多少医院改制?从区域分布上看,有什么趋势?卫生部的调研给出了结果。
卫生部的这次调研目标锁定在医院产权关系方的变更。即由原来政府所有制和国有企业所有或者是团体所有,变成了私人部门所拥有,或变成了股份、股份合作制的医院。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