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进市场买菜,老是担心买到有害物质超标的菜,现在有了蔬菜农药残留物检测公示结果,大家都吃下了定心丸。”在新近改造投入使用的贵阳市盐务街农贸市场内,市民薛大妈正对照着市场公布的蔬菜农残物检测数据挑选自己喜爱的蔬菜。
进市场买菜先看蔬菜农药残留物检测结果,首选无公害蔬菜,如今已成为广大贵阳市民进菜场的一种“时髦”。今年上半年国家农业部两次对全国37个大中城市的蔬菜农药残留物例行检测结果显示,贵阳市的蔬菜农残指标合格率均超过了95%,高于全国37个城市的平均合格率。
“将蔬菜产品上市关口前移,严格执行无公害标准和市场准入制度,实行从田间到餐桌全程监控,全方位构筑起蔬菜质量安全防线。”贵阳市委、市政府对蔬菜质量安全的要求掷地有声。
回顾贵阳蔬菜产业发展历程,机遇与挑战始终同在,甚至还发生过危及整个产业的危机。从2003年起,国家农业部设立对全国37个大中城市的蔬菜农药残留量例行检测制度。在刚开始的几次检测中,因各种原因,贵阳蔬菜产品农残含量曾一度名列全国倒数几位名单,遭到有关部门的“黄牌警告”。一时间,贵阳蔬菜产业被推向“前进”还是“夭折”的风尖浪口。
面对严峻形势,贵阳市蔬菜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在贵州省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通过实施“质量立菜、品牌引领、科技兴菜”战略,在蔬菜生产质量控制方面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在“质量立菜”战略中,贵阳市蔬菜办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贵州省第一个蔬菜生产操作规程,将工业生产标准植入蔬菜生产过程中。在此基础上,该办还完成了贵阳市地方蔬菜产品标准《无公害蔬菜产品》的编制,以适应新时期蔬菜产业发展要求。新制定的无公害蔬菜产品标准包括31个贵阳市主要蔬菜品种,为贵阳市蔬菜产业迈向现代化和产业化提供了科学技术基础。
“不用担心,这些豆荚是按无公害标准种出的,摘下来就可以生吃。”在清镇市荷兰豆生产基地,不少菜农一边在忙碌着采摘新鲜的豆荚,一边招呼记者品尝自家的果实。如今,贵阳市越来越多的农民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进行种植,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其它有毒物品全部在蔬菜产区禁止使用,贵阳蔬菜实现了全面无公害生产。
与此同时,贵阳市蔬菜办还加大了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县、乡、村四级蔬菜质量检测网络,对蔬菜产品从产地到市场实行全程追踪检测。2003年,投资200多万元的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蔬菜检测分中心投入使用。随即,87个蔬菜农残快速检测点和12个农残快速检测室也相继在生产基地和集贸市场建立,对所有上市蔬菜产品实行立体检测,凡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者,一律下柜停止销售,确保市民“菜篮子”的安全。
蔬菜生产质量的提高为培育“黔山牌”蔬菜品牌提供了条件,在去年底国家农业部质量中心公布的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名单中,贵阳市共有23个“黔山牌”无公害蔬菜品种榜上有名,获得通往域外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占据了全省无公害蔬菜品种的“半壁江山”。眼下,贵阳市40万亩蔬菜基地获得了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蔬菜基地认证率达100%。根据计划,今年“黔山牌”蔬菜将申报100个国家农业部无公害蔬菜认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