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静宁县按照数乡一业,多村一品,主业突破,多种经营的思路,举产业旗,打特色牌,走绿色路,大力发展苹果产业,使小小的苹果,成为静宁农民心目中的摇钱树。静宁苹果产业发展壮大的秘诀是推行了标准化生产。
2003年开始,静宁县质量技监局针对苹果生产中灭虫防病,施肥标准不一,科技含量不高等现状,制定了《绿色果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积极推广高光效树形、均衡施肥、疏花疏果、果实套袋、铺反光膜等提质增效的新技术,极大地推动了果品向绿色无公害化方向迈进。
在标准化生产中,静宁县大力推广果、草、沼气、节水灌溉四配套的生态果园建设模式,推广果实套袋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坚决把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国际标准以下。对50多处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的树种、品种、树龄等指标,逐户逐果园进行了造册登记,建立了到户基础数据档案,对界定的区域挂牌明示技术措施、生产指标和效益指标。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广高光效树形改良、配方施肥、地面覆盖、综合防治及疏花疏果、喷果型剂、防冻剂、果实套袋、铺反光膜等促使果品提质增效的关键技术。对果园进行随机取样,进行土壤化验分析,真正做到科学配方施肥,按标准生产。
推行标准化生产以后,静宁苹果的优果率由30%提高到55%,商品率由60%提高到95%,苹果价格提高了20%以上。静宁县苹果总产量达到16万吨,产值突破2亿元大关,静宁县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到450元,苹果已成为静宁的一大产业。
一条拉长的产业链果品产业的崛起,有力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2000年9月,投资近千万元的国内第二家、西北首条苹果酒生产线在静宁县八里工业小区正式建成投产。静宁成纪酒业公司每年的耗果量达1.5万吨,可为果农增收750万元,产品供不应求。农民孙建明瞅准了静宁果品的良好发展前景后,投资200多万元,在城川乡红旗村建起了绿源林果苗木良繁基地,栽植新优果树苗木28个品种5万多株。静宁县果品公司经理、靠经销苹果起家的农民靳玉国,在每年销售苹果100多万公斤的基础上,投资建成了占地33公顷的果林示范区,年销售苗木20多万株,可实现收入50多万元。
另外,标准化示范园区还为当地的农民开辟了新的就业门路。在生产旺季,园区每天雇用女工400多人,每人每年在示范园可挣到2000元左右。由于果品的迅猛发展,静宁县还出现了一门新行业———“果品代办”,静宁县从业人员在600人左右,每人年收入都在2万元左右。果品还带动了果实套袋、育苗、运输、包装、贮藏、加工、技术服务、经销、餐饮、住宿、信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千吨苹果白酒、亿只果实套袋、千吨果蔬恒温气调保鲜库、果品经销总公司等一批关联度大、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企业舞起了龙头,成为静宁果品产业的助推器。
2006年,静宁县生产的直径75厘米以上的套袋红富士在自己家门口可以卖到了每公斤2.6元。在成都的一些超市里,静宁套袋红富士每公斤卖到10元钱。为了将静宁苹果推向市场,静宁县政府注册了陇原红商标,举办了首届静宁成纪文化节暨果品交易会。为了打开通向超市的入口,2003年静宁县在城川乡兴建了总面积达140公顷大地滩高效农业示范园,投资10万元建成了陇东地区第一个无公害果品检测中心。静宁苹果走出了一条节水农业、效益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的新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