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涂露芳) 中国企业海外市场拓展越来越多地遭遇到种种非关税壁垒,在与环保相关的绿色壁垒之外,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认证(SA8000)正成为困扰国内众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蓝色壁垒”,数以千计的出口企业因此痛失海外订单。记者获悉,目前国内通过该项认证的企业只有120多家。专家呼吁,加大劳工权益保护力度已成为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SA8000是全球第一个可用于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第三方认证的国际标准,制定依据是国际劳工组织公约、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及世界人权宣言,标准内容涉及童工、强迫劳工、健康与安全、歧视、惩罚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等9个方面的要求,突出强调对蓝领工人的权益保障。
1月末,中建一局建设发展公司负责人从法国国际检验局认证部中国区代表手中接过SA8000标准体系认证授信书,成为国内建筑企业中率先通过该项认证的企业。与玩具、服装、纺织行业的一般加工出口型企业相比,建筑公司通过社会责任认证的压力并不大。不过,记者了解到,中建一局目前正加大力度拓展俄罗斯、越南等海外市场,通过SA8000认证将有助于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实际上,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大型建筑工程竞标中,社会责任认证已成为必要条件。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秘书长席建国表示:“SA8000反映了全球企业管理的新趋势,中国企业应给予高度重视,通过管理的规范和改进提高软竞争力。”
近些年,中国出口企业的低成本优势已经遭受“蓝色壁垒”的严峻挑战,许多下订单的跨国采购公司纷纷要求供货方先行签订劳工状况评估协议,来满足一系列社会责任方面的条件。很多跨国公司甚至强调只能从获得社会责任认证的工厂采购。
法国国际检验局认证部中国北区代表郑斌告诉记者:“目前,中国每年接受订货方社会责任审核的企业至少有五六十家,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青岛、大连周边,也包括北京一些服装加工厂。对出口企业来说,不同订货商可能会先后来进行社会责任调查,第三方认证可以避免反复接受审核提高运营效率。”
记者了解到,对中国众多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申请社会责任认证是两难的选择,仅最低工资标准一项,就足以令一些加工厂因成本大增而难以为继。对此,业界专家认为,其实SA8000认证标准应该是企业的基本道德准则,国内企业只有将盈利与员工利益密切结合才能得到持续发展,通过压榨员工来满足低水平价格竞争的模式必须尽快摒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