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毒素是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次生有毒代谢产物,人畜摄入后可危害其健康。目前,国际上普遍关注的真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伏马菌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等。真菌毒素与各地区气候环境条件关系很大,喜好温暖、潮湿或湿润的环境,并且大多数化学性质稳定,能经受住食品加工程序。GB2761-2017标准中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M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展青霉素、赭曲霉毒素A以及玉米赤霉烯酮的限量指标。在新真菌毒素限量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增加了伏马毒素的限量指标。本次重点解读黄曲霉毒素类指标,主要从化合物性质、标准限量、污染情况以及防控建议等方面进行解读,旨在帮助了解真菌毒素和应用标准。
黄曲霉毒素性质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最早被发现于1960年,是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和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的次级代谢产物,目前已分离鉴定出12种以上。常见的有黄曲霉毒素B1、B2、G、G2、M1、M2、B2a、G2a、BM2a和GM2a等,其中,黄曲霉毒素B1污染最普遍,危害最大,污染水平约占黄曲霉毒素总量的70%;黄曲霉毒素M1为乳牛摄入被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饲料后,在体内经过羟化而衍生成的代谢产物。
世界范围内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相当广泛,包括谷物、坚果和籽类、香辛料以及牛乳等,尤以玉米、花生被污染的程度最严重。其主要原因是食物在田间未收获前被黄曲霉等产毒菌浸染,在适宜的气温和湿度等条件下繁殖并产毒,或未经充分干燥,在储藏期间产生大量毒素。
世界范围内曾报道数起人类的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事件,如非洲的霉木薯饼中毒,印度的霉玉米中毒等。2004年至2005年肯尼亚暴发了迄今史上最大规模的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事件,中毒千余人,死亡125人,中毒玉米中检出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高达4400μg/kg,是罕见的黄曲霉毒素中毒事件。黄曲霉毒素中毒的症状一般为一过性发烧、呕吐、厌食、黄疸、腹水、下肢浮肿等肝中毒症状,严重者出现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死亡。
根据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组织的标准规定,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如果在安全限量范围之内,并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风险。
黄曲霉毒素限量控制
黄曲霉毒素B1是影响人和动物健康的主要真菌毒素之一,也是全球食品安全控制中最主要的真菌毒素。200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全世界食品和饲料真菌毒素法规报告中显示,除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规定以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各类食品中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限量范围为1~20μg/kg,黄曲霉毒素总量(AFB1、B2、G1、G2)的限量范围为0~35μg/kg。GB2761-2017对玉米、大米、小麦等谷物及其制品,发酵豆制品,花生及其他坚果籽类,植物油,调味品,婴幼儿食品等均规定了黄曲霉毒素B1的限量;对乳及乳制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等规定了黄曲霉毒素M1的限量。
新标准征求意见稿中,为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健康,增加了即食生干坚果及籽类(花生除外)、芝麻酱及含玉米原料的膨化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限量要求,同时将GB2761表1中“玉米制品”“花生制品”分别修改为“含有玉米原料的谷物制品”“含有花生原料的坚果及籽类制品”,并调整文本中坚果及籽类限量指标描述方式。由征求意见稿看,值得注意的是明确了芝麻酱中黄曲霉毒素B1的限量要求。由征求意见稿表A.1标准中食品分类看,明确了食用植物调和油及添加了鱼油的调和油归为植物油脂,限量指标为10μg/kg。
常见可能的易污染食品种类
2018年欧盟食品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通报涉及26类食品风险,微生物污染(主要是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单增李斯特菌等)936例排在第一位,其次为真菌毒素(主要是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A)577例。其中,黄曲霉毒素主要涉及的是坚果及其制品,而我国被通报的主要问题也是黄曲霉毒素污染。由我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看,黄曲霉毒素容易污染的食品是花生及其制品,尤其注意散装花生油或自制花生油(原料问题或未精炼原因)等。另外,也要注意香辛料贮存中可能因温湿度或吸潮等,容易污染黄曲霉毒素B1。
防控建议
黄曲霉毒素的热稳定性非常好,常规烹调和加热处理不易分解。目前尚无完全去除农产品和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可靠方法,但只要将其控制在安全限量水平以下,并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风险。
CAC食品污染物法典委员会(CCCF)颁布过多个真菌毒素类控制规范,强调从原料到消费的整个链条的关键点控制(HACCP等),黄曲霉毒素类的控制规范涉及花生、无花果、香辛料等。
生产:2016年原国家卫计委立项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了在采收、储存、加工等过程中控制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原则,强调原料筛选(去除霉粒)、储存场所保持干燥及通风、及时隔离受感染的原料(避免交叉污染)、定期监测环境湿度或原料温度及水分含量等;要求花生水分活度低于0.7,相对湿度低于70%,温度在15℃以下;制取花生油时,应在确保不影响营养成分和风味的前提下,采用安全有效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去除工艺(如碱炼、吸附、臭氧、紫外照射等),尽量减少成品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鼓励采用快检设备对黄曲霉毒素进行动态监控。
贮存:食品贮存中,要注意温湿度控制和包装材料的密封性,避免霉变。
消费:消费者应注意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注意在保质期以内妥善保存食品并消费;在湿热地区,更要注意把食物尤其是花生、瓜子、香辛料等,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尽快食用,不要食用过期及霉变食品,及时丢弃霉变或破损的食品;对土榨花生油等,要科学识别可能存在黄曲霉毒素未充分脱除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