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标准为全球贸易保驾护航
|
|
|
来源:中国网 更新时间:2016-09-21 评论: 0 条 |
|
“我希望重点谈谈如何看待标准与贸易之间的关系,还有这两者之间如何来加强合作。”在本届大会公开研讨会暨国际组织领导人峰会上,作为“国际标准支持贸易与发展”议题环节的第一位演讲嘉宾,Joakim
Reitner一上来就直奔主题。
在他看来,要想了解标准对于贸易的影响,就要先了解贸易的演变发展。虽说出现了金融危机等负面影响,但贸易在全球不断的发展是过去四五十年来的一个主旋律。从统计数据来看,现在的全球贸易量前所未有:1972年到2014年贸易在GDP中的占比,从原来不到10%,变成了现在的25%,而且贸易增速超过GDP的增速,这使得贸易成为繁荣与发展的一个关键的驱动引擎。另外,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参与度越来越强,50年前才占到全球贸易不到1/10,而现在几乎占到了1/20。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已经占到全球贸易的36%,成为全球贸易发展动力的重要来源。
Joakim Reitner表示,“现在有很多的因素推动全球贸易的发展,比如开放减少关税、交通条件的发展、通信技术的革命,以及计算机的这些因素,当然也都很重要,也很知名,但是还不仅如此,就我看来国际标准是第三大贸易发展的一个引擎,我相信国际标准将继续成为重要的贸易发展、投资,以及全球经济复苏的催化剂。”
那么出现一个问题,国际标准的这个作用为什么会经常低估呢?“在我看来是我们持续缺乏数据,没有足够好的数据来更好地计算国际标准对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贡献。”Joakim
Reitner认为,关税、壁垒等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是可以核算的。而我们经常说国际标准对全球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到底如何“计算”出它发挥了多大作用,目前没有公认的经济计量模型,也缺乏相应的数据,这就会让决策者忽视它的重要性。比如各国的标准都不一致的话,也会影响贸易的开展,有估算说由于ISO标准在欧盟内执行不一致,损失了非洲纺织品四五百亿的出口量。这个时候就希望说,贸易能够更好地去理顺各个国家的标准,使得各国在采用国际标准以后,能够将出口的成本降到最低的水平。
Joakim Reitner还提出了解决这个难题的三大优先行动。“国际标准是全球贸易的‘护照’,第一个行动需要搜集更好的数据体现国际标准对贸易的这种积极贡献,同时来估算这个‘护照’它有多大的价值从而使得政策制定者能够制定正确决策,支持国际标准的执行,第二行动应该能够更好使用国际标准,去推进贸易政策和下一阶段的发展。比如说非关税措施以及监管的措施对于贸易的影响,以及说推进监管的融合趋同,第三行动就是这个‘护照’不应该被各国掣肘,有这样的‘护照’之后,不要去限制这个‘护照’的这个使用。”他说,需要去遵守国际标准使得贸易投资更加全球一体化,大家都应该能够用可负担起的成本去获得这本‘护照’,贸易一体化就需要各国携手起来与标准化一起实现贸易与发展的目标。”
国际标准是质量基础设施的关键
Bernardo Calzadilla发言也是开门见山:“我们看到标准现在是比过去更为重要。全球化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全球的贸易和服务,能够从全球的不同地点进行采购和生产,80%的全球贸易是在跨国公司和他们的分支公司来进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
Bernardo Calzadilla同时认为,数字化也会改变整个就业的格局,为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带来很好的机会,但是也存在着边缘化的风险。特别对于发展中国家还有发展中国家的公司,因为可能存在贸易壁垒,使得他们联通国际市场会比较困难。“从供方的角度来说我们有一个叫3C的方法,我们需要能够实现与市场的连接,你需要能够有竞争力,需要能够符合标准,需要能够来互联互通,首先你需要有质量,需要去降低成本,然后有竞争力,那首先需要遵从标准,但不仅仅是符合标准,而且是必须要证明你是符合标准的,然后就需要来连接,这是3个C。”他说。
在Bernardo Calzadilla看来,为了证明遵守标准,非常关键的就是需要有适当的质量基础设施。“我想强调的是标准确实是质量基础设施发展的重要的基础。因为所有的这些要素的话都需要到位,你需要有一个稳健的质量基础设施,那么这个就需要标准的支持,才能够让企业遵守;质量基础设施还有相互互认,质量基础设施能够把标准转化成为互联互通,本地中小企业的话,和跨国企业联系起来,投资者需要联系技术,创新与产业联系起来,标准也是关键,因为确实我们需要标准,才能够实现这样的一种互联互通,通过它,发展中国家能够接入国际市场,和本地的供应商一同,和全球的价值链进行联通,所以标准确实是这样的一种纽带。”他说,UNIDO一直在推动标准促进发展。
Bernardo Calzadilla最后还提到了繁荣的3个维度,包括可持续性、包容性、繁荣。“我们需要用标准促进竞争能力,促进社会包容,促进可持续的工业化,我们认为,标准它确实是一个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来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在联合国2030年的可持续发展日程上面,在很多的目标中都涉及贸易繁荣,包括标准。”
据介绍,UNIDO是联合国大会的多边技术援助机构,成立于1966年,1985年6月正式改为联合国专门机构,总部设在奥地利维也纳,现任总干事是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李勇。该组织的任务是“帮助促进和加速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协调联合国系统在工业发展方面的活动”;宗旨是通过开展技术援助和工业合作促进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除作为一个全球性政府间有关工业领域问题的论坛外,其主要活动是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服务,在政策、机构和企业三个层次上,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提高经济竞争力,改善环境,增加生产性就业。
国际标准是中小企业提升实力的利器
“国际贸易中心(ITC)主要是致力于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提高竞争能力,更好地融入到全球的贸易当中。所以我的工作主要是负责企业竞争力方面的工作,我们看到在日常当中国际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实现更好的贸易一体化,能够加强国际竞争力。”Marcos
Vaena从自身工作的角度,着重运用数据对标准与贸易,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贸易关系进行了很好的论述。
据透露,ITC目前在60多个国家调查了两万多个公司,主要调查这些公司在进行贸易的时候会遇到什么样的壁垒,包括一些程序上的,还有技术上的监管等。非关税措施调查表明,大约50%的中小企业贸易所面临的困难都是和技术要求有关,包括标准、技术监管、SPS的措施,动植物检测措施,特别是农业要比制造业领域更为明显,比如农业产品出口商报告说比起制造业企业,面临这样的问题要多52%到62%,出口商面临的问题比进口商面临的问题要多;57%的小企业面临着非常复杂的这些非关税措施的问题,而如果是比较大一些的企业的话,面临的会少一些;第三点是合标证明,35%的农业公司、31%的制造业公司面临证明自己合标的相关困难。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关注这些小企业,ITC和ISO长期以来保持着持续的合作,就有关于ISO的标准,包括食品安全还有能源管理等等这些国际标准为中小企业提供指南。”Marcos Vaena表示,缺乏标准的一致性使得合格评定非常困难,还有包括有很多不同标准存在,共识的国际标准需要考虑发展中国家需求,国际标准化应该继续推进标准制定机构和大型公司之间,市场主体之间持续对话,从而使得他们采用国际标准,包括在采购行为当中,从而减少不需要的非国际标准的这种扩散,使得中小企业的话,可以降低成本。也需要有发展中国家更多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过程当中,这样才能使这个进程更加具有包容性。
通过调查,ITC发现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首先从小企业来说,还是有很多缺乏信息和对标准理解的问题;第二就是缺乏本地的能力去符合标准的要求;第三点是缺乏相关的合格评定的服务和有力的监管框架,因为在不同机构之间的话会有很多不同的要求;第四是中小企业的合规成本非常高。
据他透露,ITC下个月会出版《中小企业竞争力展望报告》,主要是关注标准这个主题,包括标准对贸易的意义,其中的研究显示技术监管的频次增加10%,公司出口额会降低4%。
国际标准是全球贸易竞争力的中心议题
“目前标准已经成为了全球贸易和竞争力的一个中心的议题,在前两天的会上我的同事也做了专题报告,把标准的使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结合在一起。”来自世界银行(WB)的代表Paramita Dasgupta通过世界银行在标准、贸易方面的工作,阐述了世界银行宣称的“世界标准是全球贸易‘护照’”的观点。
据她介绍,世界银行的相关工作有四大支点:投资环境、贸易、竞争性产业以及政府还有私有企业进行合作。围绕四大支柱同时所有工作都是跨界的,并不是局限在某一个支柱之内的。
大量的跨界团队,跨界的工作方式,越来越多地去采用区域性的和全球化价值链的方式来组织工作,也让世界银行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和成果。“我们也看到了非常清晰的需求和独立的研究报告,都让我们看到标准无论是在各国还是在国际上都越来越重要,根据世界银行所做的研究报告,特别是和制造业有关的研究报告,标准能够创造新的贸易机会,大部分的研究报告都认为,标准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让公司提高竞争力,帮助他们降低和生产成本,更加自信地参与到贸易当中。”在说完国际标准对世界贸易的“好处”之后,Paramita
Dasgupta也不忘提醒国际标准的一些“消极面”——有时候,过于严格的标准也限制了贸易,有时候也引入了针对一些国家的壁垒,造成了针对性国家壁垒。
“我们研究了2010年,2015年几篇重要的论文,数据表明,无法有效融入到全球的标准体系当中,将使得贸易产品很难进入到一些市场。另外发展中国家的机构有限,能力有限,缺乏对于一些国内和国际标准的达标和合格能力。”她还透露,2013年世行也对经合组织的一些企业进行了调查。所有的调查问卷结果当中都能看到,符合标准被列为重中之重。
据介绍,目前世界银行和NQI有关的工作主要是24个国家,主要集中于中东欧、拉美,还有一个“2×2”的矩阵,帮助有关国家做出有效的评估,找到自己的短板,并且推动形成行之有效的NQI战略。“我们现在看到亚洲和非洲国家对我们提出越来越多的需求,而这也是世界银行在双重目标的实现方面专注的地区。另外我们也做了一些具体的国别研究,通过这些国别研究,我们和这些国家的政府进行合作带来真正的影响力,比如说我们帮助白俄罗斯,对于他们NQI的结构,进行横向的评估并且形成相应的NQI战略。”Paramita
Dasgupta说。
最后,Paramita Dasgupta还特意提及了G20峰会。“这次ISO大会提出的目标和我们的工作目标也高度一致,我们要通过更多的数据来说明,进一步推动标准化的紧迫性,我们还需要进行更加全面的研究,评估标准对于全行业乃至整个经济体国家的影响,如何帮助他们更加有效提升竞争力和融入到全球贸易当中,这项工作我们计划今年开始做,也期待着围绕这些项目开展更多合作。”
国际标准离不开精准计量
段宇宁表示,有效的计量,可靠的计量,是制定和实施国际标准的基础之一,所以国际计量组织和ISO之间是兄弟关系。另外国家计量研究所也提供中立的标准。
在演讲中,段宇宁重点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全球质量基础设施。“大家对于国家质量基础设施都非常熟悉了,今天在有关各方的推动下,和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有关的各个机构都在通过这个倡议团结在一起,在呼吁建立一个全球质量基础设施来支持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要支持国际贸易的发展,这是我们的观点。这个大家庭就是全球质量基础设施。”段宇宁说。
在段宇宁看来,世界经济社会和公民都有赖于国际质量基础设施的发展,这个当中包括计量标准和认可,特别是在合格评定方面的活动当中起到的作用,尤为重要。计量能够提供稳定的衡量,具有可比性和一致性。“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通过一个可追踪的链条来提供这些服务,可追踪的链条又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国家计量所基础之上,那么这些都是成功和行之有效的国际构建标准的模块。精准测量、计量,会促成更加有价值的国际标准的形成和有效的执行,而GQI(全球质量基础设施)会让全球计量基础设施会更好地支持国际贸易。”他说。
据介绍,国际计量局(BIPM)是国际计量大会和国际计量委员会的执行机构,是一个常设的世界计量科学研究中心。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世界范围内计量的统一,具体负责:建立主要计量单位的基准;保存国际原器;组织国家基准与国际基准的比对;协调有关基本物理常数的计量工作;协调有关的计量技术。
两年前在法国举行的第25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上,大会对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委员进行了重新选举。中国计量院副院长段宇宁继2010年当选CIPM委员后再次当选,延续了我国在国际计量局(BIPM)最高领导机构的任职。
针对CIPM委员没有固定任期的现状,2014年3月,第102届CIPM会议按照第24届CGPM决议,通过了新的CIPM委员准则和选举程序,对CIPM委员实行有固定任期、可连任的任期制,并规定了严格的参选资格和选举程序。这是自《米制公约》签署以来CIPM最重大的制度性改革。本届大会依照新的选举程序,依据各成员国的会费贡献、区域平衡和学科互补等因素,选举产生了新一届CIPM委员。大批老委员退休,新委员当选。
BIPM是依据《米制公约》成立的一个政府间组织。段宇宁获选连任,巩固了我国在国际计量舞台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有助于我国参与和主导国际计量界重大事务,并与国际计量组织及其成员国开展更深层次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国际标准是国际合作的产物
“电力是城市的生命线,也是人生活的命脉,这也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在交通等众多的行业,电力也大有可为,可以安全地用上电,对经济和社会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ISO、IEC都在同心协力实现光明的未来。”作为世界三大标准化机构之一,来自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James
Matthews一开口就带来了IEC对ISO大会的祝贺和问候,同时也带来了对国家标准委以及北京市政府的工作人员和领导的感谢,尤其是主办方的热情款待。
IEC今年迎来了自己的110岁“生日”,作为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国际性电工标准化机构,它负责有关电气工程和电子工程领域中的国际标准化工作。而James
Matthews的演讲也与“电”密不可分,尤其是与ISO之间的“电力”联系。“在交通方面我们首先会想到的就是汽车,它被很多人看作是生活之必须,不管是自行车还是公共汽车,还有列车以及货车等,ISO都有相应的标准,IEC则研究如何感应、控制这些系统。”
不仅与ISO,IEC与另一个知名的全球标准化机构ITU(国际电信联盟)也“电力十足”:“ITU当中也涉及到很多相关的技术,从油到电,混合动力以及纯电动的汽车业越来越多,而且燃料电池也将发展,我们也有燃料电池的发展委员会,还有电动车、大客车,我们有很多标准技术委员会在研究电池、电池安全以及电动机,电动机效率还有燃料电池,以及充电、充电安全、电力的分配,以及电力的接入等,另外还有感应器、适应性的电网等,这些标准技术委员会都已经建立,正在开展工作。这些标准技术委员会制定着这些智能设备、显示设备、实时信息、路由、还有交警、救护以及电动车的标准。还比如光伏、风能、海洋能、地能、热能很多的能源可以采用,标准技术委员会确保这些设备安全可靠的运行。”
IEC标准的权威性是世界公认的。IEC每年要在世界各地召开一百多次国际标准会议,世界各国的近10万名专家在参与IEC的标准制定、修订工作。IEC现在有技术委员会(TC)97个;分技术委员会(SC)77个。
“IEC、ISO有什么样的主线把这个孤岛建立起来,建设一个运转良好的系统,使技术变成可能,但是技术越来越复杂,互动性越来越复杂,这个也使挑战越来越大。”
James
Matthews举例说,不管是汽车、火车甚至无人机,能够去进行自主的运输,所有的这些部件必须要能够整合起来共同的运转。IEC的标准技术委员会在各自领域做了很多好的工作,但还需要做得更多,提升标准对贸易的贡献,真正改变很多人的生活质量。
|
【返回新闻首页】【关闭窗口】【发表评论(0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