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商务部官网日前公布的电商物流行业标准——电子商务物流服务规范引起了行业关注。对此,行业专家表示,该规范并非强制性要求,其中部分标准偏严,且在现阶段可行性有待考量。
据悉,该规范适用于提供电商物流服务的组织以及相关主体,可作为电商平台或商户对第三方物流服务进行选择、规范和管理的参考依据,但不适用于跨境物流、冷链物流和医药物流服务。
规范中显示,电商物流仓储、分拣及配送场所需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消防设施和器材;对服务流程重点环节产生的信息应进行及时有效地记录、处理、更新、维护,且除配合司法机关外,不得将涉及消费者的数据泄露给第三方。同时,对电商物流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明确的操作规范和服务标准。
而对于消费者最为关心的费用及快递配送签收环节,规范中提出:基本服务费、保险或保价费、退换货服务费、增值服务费等服务费应制定明确统一的服务计费规则并在提供服务前告知顾客;电商物流配送在验收无异议后,由消费者签字确认,若消费者本人无法签收时,经消费者允许,可由其他人代为签收,配送人员应核实代收人身份,并告知代收人代收责任。
阿里研究院专家粟日表达了对该规范的两方面看法。
首先,该规范为非强制性标准,可以加快行业的标准化,但其中部分内容的可行性还有待考量。
例如,仓储或分拣区域的建设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需要每达到一定面积隔断进行安全建设,但这样的分隔不便于大型智能设备的操作和使用,若一定按照标准执行可能会在一定程度阻碍仓储环节发展;又如建议仓储、分拣场所“封闭”,在大量货物进出的情况下,完全封闭也较难实现。
其次,部分规范内容对于行业现状是相对严格的。规范中提出,电商物流时效应按照国家指定标准(即同城配送24小时内,异地配送72小时内),而目前行业在全国大部分城市范围内时效为同城23-24小时,异地55-60小时,仅略快于该标准,若因不可抗原因稍有“放松”,或将评判范围扩展至包含农村地区配送时效,则很难做到规范中提到的标准时效。
此外,针对本人、代收两种签收形式设定出规范,相当于以书面的形式默认本人签收和代签收业务为免费业务,而实际上该类业务在国外均属于增值服务,这也是无形地提高了对国内电商物流行业的要求。综上,该规范对于目前行业的发展可谓是“高标准严要求”。
粟日表示,“电商物流”的范围很大,还包含B2B配送等,并不等同于“快递”,而未来“电商”概念也会随着电商的发展逐渐弱化,整个市场将呈现出“商务的电子化”,而不仅仅是当下的“电商”,因此,针对所谓“电商物流”的规范也仅仅是针对当下的
“阶段性”标准而已。
个别媒体近日由该规范猜测,电商物流行业标准化后会导致快递费下降。对此,粟日表示,这样的分析并不准确。“快递费逐年下降是由于行业的充分竞争,为了达到高标准的标准化,企业为之付出的成本将会提高,而非造成更多竞争,因此不会出现快递费下降的现象。”他补充道,“现在的快递费已经非常低了,且行业内也在减缓恶性竞争,因此近几年不会再出现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