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黔南州和三都县质监部门正在联合拟定《三都水族马尾绣》地方标准,以进一步保护三都水族马尾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三都与都匀、独山、荔波及黔东南州的丹寨、榕江、雷山等县市相邻。水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生产使用的马尾绣背带、马尾绣尖角鞋、马尾绣童帽等水族民间特殊刺绣传统技艺分布在三都县境内。水族女子出嫁后,生育第一个孩子时,马尾绣背带和马尾绣银佛童帽是最具特征的马尾绣绣品,作为富贵吉祥的象征,是外家探视外甥的必备礼物。而且,水族女子只有在嫁出后生育第一孩时,母子才能享受此殊荣。此后,该女子不管生育多少个孩子,娘家都不会再送马尾绣背带,先前送的马尾绣背带便一直背孩子们都长大成人,每个水族女子一生中就只能接受娘家送的一副马尾绣背带,就算婚姻变故另嫁再生,娘家都不会再送。这种做法主要是因为马尾绣背带制作工序繁杂、价格昂贵、经久耐用。娘家人希望自家女儿从一而终,婚姻稳固,幸福美满。同时,母亲对自己女儿及她的孩子们的良好愿望。
水族马尾绣工艺独特,刺绣制品十分精美,被誉之为“刺绣艺术的活化石”。近年来,马尾绣工艺传承出现断层现象,工艺制品质量下降,良莠不齐,人们使用马尾绣工艺品的意愿度降低。为及时抢救、保护这特殊的民族工艺,2014年10月以来,黔南州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三都水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三都水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联合起草拟定黔南州地方标准《三都水族马尾绣》。主要从传统工艺及风格、刺绣面料、技术规范、保护地域保护范围等方面制定。目前,初稿已经形成,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
本标准实施后,将为三都水族马尾绣的生产管理提供了完整的技术规范,为申请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提供法律依据,将带动三都水族马尾绣从刺绣到绣品销售、特色旅游及相关服务等产业的发展,预计到2020年将形成0.5—1.5亿元的年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