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并后的滴滴快的联合发布了《互联网专车服务管理及乘客安全保障标准》。17日,记者从交通运输部门了解到,该“标准”并非政府部门制定的行业规范性文件。
虽然一些地方政府和出租车公司、出租车驾驶员,对“专车”有偏见,反对声还比较强烈。但是,从时代潮流来看,“专车”这一新生事物,既符合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方向,也符合出租车行业的发展方向,“专车”合法化和规范化管理是大势所趋。最关键的是,从“专车”这两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广大消费者对“专车”持支持态度,已经接受和认可了“专车”服务,“专车”有很大的市场吸引能力,广大消费者对规范专车管理和“专车”合法化有很大的期许。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推动“专车”市场健康发展,让“专车”业务更好的服务市民,方便市民舒适出行,并保障消费者和“专车”驾驶员双方的合法权益,无疑是摆在“专车”公司和管理部门面前一道无法回避的课题。
“专车”公司,参照“专车”驾驶员以及消费者的意见,自行制定出一套“专车”企业标准。在笔者看来,不管这套“专车”企业标准是否具有法律意义,也不论这套“专车”企业标准的内容是否存在霸王条款,有失公平的地方。但在国家主管部门还没有制定和出台官方版的规范“专车”管理标准的前提下,“专车”企业自行制定标准,就迈出了“专车”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一步,是“专车”企业优化服务、规范管理、自我约束的重要举措,也为处理“专车”驾驶员与消费者之间的纠纷提供了参考依据和处理标准,有利于保障双方权益和化解矛盾。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应当肯定“专车”企业标准,而不能因为不是官方标准就否定其积极意义。更何况按照《标准化法》的规定,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提供服务的依据。
从规范“专车”管理的长远角度和“专车”健康发展角度说,除了需要“专车”企业标准外,更重要的是需要一部国家标准,需要官方版的“专车”标准。“专车”企业标准已经出台,“专车”的国家标准应当跟进。作为主管部门的国家交通运输部,应当本着规范管理“专车”的原则,尽快制定和出台“专车”服务的国家标准,真正为“专车”公司以及专车服务提供法律依据和服务参考,为“专车”合法化和“专车”发展创造条件,而不是直接否定“专车”企业标准。
总而言之,“专车”企业标准,既是在呼唤专车国家标准,也是在倒逼“专车”国家标准的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