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7日,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地产学生校服和针织泳装的监督抽查结果显示,与去年相比,学生校服质量明显下降。本次共抽查了沈阳、抚顺等10个地区的80家学生校服生产企业的80批次产品,抽样合格率仅为68%。问题校服哪里有问题?
校服的面料问题正好是矛盾的焦点所在。某学校家长张女士反映,"孩子就读小学,孩子夏天穿的校服用得都是化纤原料,穿在身上既不吸汗又不透气,很不舒服。冬天穿的校服质地粗糙,起静电,起毛球,对孩子身体健康十分不利。她说,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学校应该与时俱进,购置一些质量好、款式新的校服。"
学生和家长反映的透气性差的问题,往往是纤维含量的问题。在2009年9月江苏省质监局公布的校服抽检结果显示,有服装厂生产的学生服,标注纤维含量为粘胶(35±5)%、涤(65±5)%,而检测结果却是含涤100%,据有关数据,人体皮肤表层水份在12-15%时,皮肤光滑而有弹性。一旦皮肤缺水就会变得干燥,继之粗燥,久之就会出现皱纹。人体皮肤处于62%的相对湿度时,感觉最舒服。人体最舒适的相对湿度在45-65%之间。要求纺织品必须具备一定的吸湿性、透气性,用纤维12-14%的回潮率来保证皮肤表层12-15%的含水率。
事实上,国家已经出台了校服标准,包括行业标准FZ/T73021-2004《针织学生服》(标准规定了针织学生服的号型、要求、试验方法、判定规则、产品使用说明、包装、运输和贮存,标准适用于以针织织物为主要面料生产的针织学生服)、国家标准GB/T22854-2009《针织学生服》(标准规定了针织学生服的号型、要求、检验规则、判定规则、产品使用说明、包装、运输和贮存,标准适用于鉴定以针织物为主要原料成批生产的学生服产品)、行业标准FZ/T81003-2003《儿童服装、学生服》(标准规定了儿童服装、学生服的要求、检验(测试)方法、检验分类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全部技术特征,标准适用于以纺织物为原料,成批生产的儿童服装、学生服装等)、国家标准GB/T23328-2009《机织学生服》(标准规定了机织学生服的要求、检测方法、检验分类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技术特征,标准适用于以纺织机织物为主要面料生产的学生服)。
行业内通用的做法是采用涤纶与棉混纺的面料。涤纶35%-65%,棉35%-65%。涤纶是属于合成纤维,优点是耐磨不褶皱,而缺点是透气性和吸湿性差;棉是天然纤维,优点是比较透气吸湿,缺点是容易缩水走形不耐磨,混纺的面料正好可以集成两者的优点,令透气性、吸湿性与耐磨性得以兼顾,而我国主要纺织纤维的标准平衡回潮率为:棉花7-8.5%、羊毛14-16%、蚕丝9-11%、粘胶纤维12-14%、丙纶和氯纶为0、氨纶0.4-1.3%、涤纶纤维为0.4-0.5%、苎麻7.0-10.0%等。因此,如果完全采用涤纶纤维制作的校服,当然穿上去很难受了。
校服生产企业普遍存在着质量意识淡薄的问题,偷工减料不按标准来。不符合GB5296.4-1998《消费品使用说明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和相应的产品标准要求情况也很多。问题校服的产生源头,在于标准的缺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