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吴鹏)智利33名矿工被困69天后成功获救,在营救过程中,井下应急避难所发挥重要作用。有煤矿安全专家表示,我国早已要求矿山设立永久应急避难硐室,但是实际推行中,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昨日,记者采访了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铁民,他建议国内分阶段实施建设应急避难硐室,在风险高,有条件的地方试点执行。
今年7月,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其中强调,要在3年内强制推行包括紧急避险系统在内的6系统。记者注意到,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发出的“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中,再次强调了对避难硐室的建设。
除了智利,应急避难硐室在美国、加拿大等地区的矿难救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多位煤矿安全专家对本报表示,目前应急避难硐室缺少相应的强制性标准,而我国的矿山中,能建设达到发达国家标准的避难硐室的,为数不多。
■ 对话
动因 “避免企业缺少自觉性”
新京报:7月份,国务院发通知提到强制推行“紧急避险系统”,“紧急避险系统”指什么?
刘铁民:现在要做的有井下应急避难硐室,另外,在推行的还有井下应急救生舱。
新京报:中国现在每个矿山都有应急避难硐室吗?
刘铁民:我国现在好像还没有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定。但是国外很明确,必须要有这样的硐室。
新京报:国务院为什么要强制推行这种紧急避险系统?
刘铁民:企业没有自觉性。一般的号召解决不了问题,因为要增加成本。
难点 “尚无避难硐室强制标准”
新京报:您曾接受采访称,井下应急避难所推行起来会比较难,难在哪里?
刘铁民:应急避难硐室是什么,这就需要国家标准。硐室要进行定期检查,硐室里的食品要定期更新,都应该有标准。
新京报:中国有标准吗?
刘铁民:至少我现在并没有看到。标准,不是说几条,而应是法律的延伸,形成国家规章制度。
新京报:建设应急避难硐室应该有什么标准?
刘铁民:首先要满足安全性的要求。能抗击危害,比如抗压抗高温,不一定舒适,但要保证工人基本生活要求,第二要很容易被发现和被找到,要有定位系统和通信系统,同时也要考虑成本。
新京报:除了标准问题,难点还集中在哪里?
刘铁民:推行硐室要时间,现在刚有意识,从技术储备是否充实,到企业能否接受,都有难度。
新京报:我国有矿山建设了避难硐室吗?
刘铁民:有。但个别矿山靠自觉性做的不能代表一个国家系统的要求。我们希望的是有严格的技术标准,能达到救生条件的,不是走形式的设施。
推行 “企业都应具备这些设施”
新京报:如果总结一下,要建设应急避难硐室,面临着哪些困难?
刘铁民:首先要有立法,然后要严格论证其安全性。我国煤矿井下开采巷道非常狭小,这就要做前期工作,不能按照外国模样画出来。三要分阶段实施,在风险高,有条件的地方试点执行。
新京报:在现行矿山管理体制下,推行可能性有多大?
刘铁民:很有可能推行。现在的矿山不光经济能力,技术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现在各界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会起作用的。但是井下应急避难所是措施之一,不是全部。
新京报:中国还是有很多小矿山,而且建设应急避难硐室企业也要投资,企业会不会想办法规避?
刘铁民:(如果强制推行)这就是一个基本设施,企业就都应该具备(这些应急救援设施)。
本报记者 吴鹏
■ 回应
小煤矿重新规划有难度
对于我国煤矿建紧急避难场所的问题,昨日,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陈雪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从目前煤矿的现有场地和条件上看,由于在早期开发煤矿时普遍没有建设紧急避难场所,根据现有条件建设紧急避难场所需要重新规划,工作量很大。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大煤矿建紧急避难场所相对容易,而在小煤矿建设避难所有一定难度。
陈雪枫表示,目前国家已经开始在一些有条件的煤矿试点紧急避险系统,这对于完善煤矿和其他矿山安全具有示范作用。他表示,如果国家强制推行,相信各个矿山企业会响应国家的部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