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工业园区生态效率要求》国家标准正在征求意见
标准推动园区生态效率持续改进
本报记者徐风
一项正在征求意见的高新工业园区生态效率国家标准,将生态效率和标准化联系在一起。这项标准是我国第一项指导高新工业园区改进和提高生态效率,实现园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标准,最突出的特点是园区生态效率持续改进方面的要求。
这项标准即《高新工业园区生态效率要求》。对高新工业园区生态效率的要求包括环境方针、管理水平与能力建设、可持续改进能力3个方面。
这些看似软性的、即使实施也不能立竿见影的要求对园区的生态效率究竟会有怎样的作用?据标准主要起草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陈亮博士介绍,最早将生态效率和标准化联系在一起的是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3项生态工业园区评价的行业标准。但这3项标准都是从现状对生态工业园区进行的评价,达到相关要求就可以得到认可,即准入门槛。但现状水平高,并不代表这个园区生态效率的持续改进能力强,也就不意味着园区的生态效率高,管理者不得不时刻面临提高园区的生态效率的问题,而国家标准中的这些要求是园区生态效率持续改进的基础。
按照征求意见稿,高新工业园区应该做的工作主要包括,园区管理者应制定园区的环境方针,组织相应的机构或依托相应的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并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编制园区发展规划;高新工业园区或其中的企业应建立环境管理体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鼓励园区内的企业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绩效评价工作,还要开展可持续改进能力评估工作等。
据了解,1992年,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业委员会提出生态效率的概念,1998年世界经合组织将这个概念扩大到政府、工业企业以及其他组织。目前国际上生态效率的应用主要在企业层面展开,原因是:第一,提出并积极推行生态效率的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业委员会,本身由120个世界著名工商企业组成。第二,实施生态效率的企业所在的国家,主要的生产与服务组织均实行企业化运作,使得生态效率的实践也更多地集中在企业。第三,生态效率实施过程中的基于环境保护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原则,比较适用于经济实力雄厚的经济体。
不难看出,国际上实施生态效率标准的主体基本上都是企业,但是从征求意见稿看,我国生态效率标准的实施主体是园区的管理者。陈亮解释说,从标准的具体要求看,这项标准将高新工业园区作为标准实施的主体,这主要是考虑高新工业园区中的企业更便于实施这项标准,并能产生集聚效应。如果将标准名称中的高新工业园区换成企业,也具有同样的实施价值。
标准给出的高新工业园区可持续改进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类指标、资源能源利用类指标和污染控制类指标。经济发展类指标包括园区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人均GDP;资源能源利用类指标包括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单位工业总产值新鲜水耗、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污染控制类指标包括废水产生量、废水排放达标率、COD排放量、SO2排放量、废气总排放量、废气总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标准同时给出高新工业园区可持续改进能力评价方法。
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国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高新工业园区或示范区已达53个,各省市也建立了一批省级、市级的高新工业园区。按计划,这项标准将是一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如果能够顺利通过征求意见以及此后的审查、批准发布等程序,如果这些国家级、省市级园区能够实施这项标准并取得包括向园区同类企业或周边各类企业辐射的效果,那么这项标准将对提高我国工业领域的生态效率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中国质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