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建业苑小区的伊齐阿姨在社区居委会领到了一把定量为2克的小盐勺,这是北京市组织的“迎奥运全民健康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据了解,预计到6月底,北京市将有500万户家庭用上这种限量盐勺。营养专家对此高度评价,认为控盐是膳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一次革命,一把小盐勺承载着一家人的健康,把握住了小盐勺,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把握住了健康。
西方有句谚语:“吃的怎样,你就怎样”。我国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也说过“健康的钥匙在自己手里”。高盐饮食习惯在我国居民中比较普遍。据了解,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盐的摄入量,健康成年人每天不宜超过6克,这其中包括通过各种途径(酱油、咸菜、味精等)摄入盐的量。而实际上,我们的用盐量早已远远高于这个标准。根据调查,北京市居民平均每天食盐摄入量为13.4克左右。而这种饮食习惯也是高血压发生的明确危险因素。
中日友好医院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心(西医心内科)副主任曾玉杰向笔者介绍说,吃盐多后,进入体内的食盐中的钠离子也会增多,从而使大量的水分在身体内滞留,造成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血管压力增大等一系列变化,最终导致血压的升高。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君石研究员和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柯林·坎贝尔博士领衔完成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一书,用大量的数据证明:改变膳食能一定程度降低、摆脱糖尿病人对药物的依赖;调整膳食能逆转心脏病的发生和恶化;过多摄入牛奶和奶制品等动物性食物会增加患前列腺癌风险;平衡膳食可预防肾结石等等。一言以蔽之:吃药、吃保健品不如科学改变你的饮食结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炒菜时多放油糖盐、光讲口味不讲营养、肉类消费猛增、饮食结构西方化、明知油炸食品不好贪图味美照吃不误、早餐太少、晚餐太饱、一日三餐分布不均等等,这些都是人们早已习以为常、很少意识到的应该走出的饮食误区。
目前,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类慢性疾病在我国呈高发趋势,这在较大程度上与不科学的饮食方式有关系。居民膳食教育收效甚微。伊齐阿姨告诉笔者,多盐多油是几十年来形成的一个饮食习惯,平时家里一桶5升装的食用油,大约1个半月就吃完了,炒一个蔬菜也要放1~2勺盐。“现在经常宣传要健康饮食,我在做菜的时候,油、盐、糖这些也尽量少放,但是不知道到底放多少才是正确的。”领了限量盐勺后的伊齐阿姨高兴的同时又流露出期盼,“现在一勺就是2克,做菜放盐时就有了一个标准,希望还能有更多这样指导我们健康饮食的标准。”其实,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关注饮食和健康关系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将食物按功能分类的国家。2000年前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合气味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理论。据中国营养学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从1997年开始,中国营养学会就先后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三个技术性的标准。
但是,由于对这些膳食标准的宣传不够广泛、有关部门的健康教育不够有力,目前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些适合中国居民的膳食标准,更谈不上在生活中按照这些标准来科学饮食了。笔者在北京市朝阳区建业苑小区和芍药居小区随机采访了27位居民,只有3位听说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但他们对具体的内容也并不清楚,而其余的人都表示没有听说过这些膳食标准。餐饮行业要美味更要营养,虽然中餐无论在花色品种、烹饪技巧,还是营养搭配、食物热量上都比西餐要更胜一筹,但是不可否认,多油、多盐、多糖的烹饪习惯在不少餐厅都存在,餐饮行业如何向美味且更健康的方向发展还需要有实质性的突破。
中国烹饪协会美食营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谢文梅告诉笔者,今年上半年由中国烹饪协会、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共同组织的为期2年的“全国营养健康型餐饮示范单位”试点工作已经结束,武汉小蓝鲸、北京顺峰总店获得全国首批“营养餐厅”示范单位。“这次的试点工作很成功,有关专家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这是探索中餐标准化方面取得的实质性创新和突破。”谢文梅高兴地说,“我们已经组织了专门研讨会来推广这两个试点的经验,今年下半年开始,‘营养餐厅’将在全国逐步推广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