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西部开发战略的逐渐深入,西藏地区特有的产业资源优势正越来越广泛地为人们所关注。对藏医药的保护和开发,也自然成为发展西部产业经济的一项重要事业。 从2005年即已纳入国家药典委“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的藏药标准工作,历时近两年时间,眼下终于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记者日前从青海藏药标准委员会办公室了解到,由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的“青海省藏药炮制规范研究”科研项目去年已列入青海省2006年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划,并下达了科技项目经费。目前,该项目已经基本完成了前期调研工作,即将于近期启动。青海藏药标准委员会办公室资深审译俄仓巴·卓玛东珠向记者表示,该项目一期将由藏药标准委员会办公室会同藏医学院及藏药管理局,对近200个藏药品种的炮制标准进行整理。 藏药宝库 青藏铁路开通运营后,西藏自治区潜藏多年的资源优势越发凸显出来,尤其是藏医药,已成为投资商关注的热点。据西藏藏医药研究院副院长次仁巴珠介绍,青藏铁路通车后,广东、四川、浙江的一些企业纷纷前来考察,对西藏正在研发的藏药新品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然而,在机遇面前,藏医药的产业化发展也显露出诸多困难。据了解,目前有药用记录的藏药达2294种。常用的有300多种,其中植物类200余种,占70%;动物类40余种,占12%;矿物类40余种,占14%。由于藏药治病多用数药合成,采用复方合成式,而很少使用单方,许多药方配药都在25种以上,有的甚至高达七八十种、一百多种。如“骂奴稀汤”就多达130味;“然纳桑培”的配方多达70味。而在青海各地区,一种药物的用法各有其识别方式,如“八味沉香散”,每个地区配的药各不相同。同时,传统藏药都是以多少“味”药来区别不同疗效的药品的,这对藏药的推广非常不利。 次仁巴珠表示,目前现代藏药材的基础研究和生产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开展藏药炮制规范的研究工作,对促进藏药事业的发展,推动藏药现代化进程有着积极意义。而“青海省藏药炮制规范研究”项目的立项,有望解决藏药生产企业和民族医疗机构原料药材至今无正式藏药炮制规范的现状,对促进藏药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据悉,为了进一步规范藏药炮制,适应药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生产藏药成方制剂的需要,保证藏药质量,使藏药炮制有章可循,藏药标准委员会办公室在对典籍文献进行搜集的基础上,结合藏药炮制在生产、制剂、医疗方面的应用实际,进行了“青海省藏药炮制规范研究”项目的调研工作。 早在2005年8月下旬,国家药典委员会部分专家就曾在青海省就藏药标准化建设进行过调研工作。重点对该省藏药生产情况、执行国家标准情况、相关药用资源分布情况等进行了调研;并先后对金诃藏药、省藏医院、海北州藏医院、久美藏药、晶珠藏药、普兰特药业、省药品检验所等单位进行了考察。调研期间,调研组与该省藏药生产、科研、医疗、检验等单位的专家举行了座谈,听取了目前藏药标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民族医疗机构制剂问题、藏药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国家基本药物制剂品种目录》的问题和如何促进藏医药发展等问题的意见及建议,并达成以下共识:修订和规范提高民族药国家标准是民族药发展的需要,也是民族医药的一件大事,将会对民族药的健康发展产生深远意义,势在必行。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