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为中医药发展拟建国际化标准。日前在京召开的“2006中医药发展论坛”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李振吉做主题报告呼吁:标准化才能推动中医药科学化和国际传播。
何谓标准化?即是赋予事物一个统一的标准,简单地说,有点“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意思。然而对于中医而言,其针对每个个体不同情况“辩症施治”的特点,其“个体传承”的特征,决定了中医与标准化之间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因此,标准化难说是中医药未来的出路。
根据媒体的报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目前已制定并发布《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规划(2006-2010年)》,正在着手推进中医医疗机构、中医教育机构、中药材和中医医生从业的质量管理规范,计划逐步与同类国际规范接轨。
这就会加剧这种客观存在的矛盾。属于中医药体系范畴内的“标准”需要“与同类国际规范接轨”,换句话说,这就意味着要用“西医”的标准去规范“中医药”。在实践中,这已被证明是阻碍中医药健康发展的一个方式,如果再“标准化”,很可能会将中医药的发展引入歧途。
李振吉说,中医药国际标准化有利于改变国际社会认为中医药原始、层次低、不科学的错误印象,提高各国对中医药的认可度。应该说,这种说法的出发点是好的,的确,目前国际社会存在着对中医药的错误认识,但这种“错误”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文化上的差异。一百多年前,当西医刚刚进入中国时,不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吗?所以,用技术手段去解决文化问题,其结果不容乐观。
中医和西医是在两种不同的文化系统下发展出来的,有着不同的“文化基因”。作为权威组织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当然比大多数人更理解中医的特点,更希望中医健康发展,但“中医药的标准化”是否应该类似或等同于“西医的标准化”仍值得商榷。如果只是为了让中医药走出国门,而不是立足于改变中医药目前尴尬的发展现状,“标准化”未必是一个好的选择。
当然,报道中所说“目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正在协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拟订中医药名词术语的英译标准,并筹备开展中医药执业资格的国际考试,构建中医医生、中药药师在世界各国从业的国际标准体系”,则是一个可以尽快完成的工作——相对于医疗机构、教育机构、医疗方式而言,对于医生资质的管理应该是最有可能“标准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