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按照国务院大力整治集贸市场精神的要求,我国各类商品交易市场经过不断调整,无论在市场的管理技术还是在业态的改造和提升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一道,共同构成了我国现代商品流通体系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商品交易市场的标准化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标准化问题正在成为规范商品流通、规范商品交易批发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和基础性工作。
从发展情况看,大力推进市场的标准化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整治和规范我国种类交易商品市场的重要内容。2006年,我国将实施五大食品新标准体系:月饼强制性国家标准、蜂蜜强制性国家标准、钙强化营养盐新标准、果冻行业新标准、无公害鸡蛋国家标准,这些体系的建立严格规范了上述食品的市场准入条件。此外,国家标准委出台了《汽车配件营销企业开业条件、等级划分及市场行为要求》、《农业机械营销企业开业条件、等级划分及市场行为要求》;商务部出台了《招商制建材家居市场建设及管理技术规范》,国家发改委出台了《乘用车运输服务规范》、《木地板铺设面层验收规范》《木地板保修期内面层验收规范》《木质门》,原国家经贸委发布过《农副产品绿色批发市场国家标准》;正在加紧制定的还有列入国家发改委项目计划的《建材市场信息系统建设规范》、《木材交易市场管理规范》、《防腐木材生产规范》(商务部)等标准,此外,还出台了一些重要的地方性市场管理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和贯彻执行,对于我国各类商品市场的进一步调整、改造和规范,满足社会急需,推进商品流通的现代化,必将起到重要的引导和推进作用。
结合商品批发交易市场的发展,本文就商品流通和商品市场推进标准化工作的意义、如何通过标准化战略的实施实现商品交易市场的进一步调整、改造和提升谈一些粗浅的意见。
一、标准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去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对这一战略思想做了进一步的深刻阐述,并明确提出,“十一五”规划的重大战略目标,就是要实现“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
如何实现这一科学的战略目标?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加快推进我国的标准化战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和措施。
首先,标准化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
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坚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标准化恰恰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例如,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食品安全体系问题、农产品生产安全体系问题、煤矿生产安全体系问题、环境保护安全体系问题,无一不与标准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些问题,要么缺乏权威的标准规范,生产者无所依从,消费者无从判断;要么标准的贯彻执行缺乏相应的保障,非标生产、非标流通现象严重,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这些问题单靠法律法规、行政命令难以根本解决。所以说,一个国家标准化水平的高低,虽然表现为技术层面的问题,但是却与国计民生、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息息相关。我国的各类商品市场的建设与发展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比如:建筑装饰材料市场中建材装饰材料的环保问题,农产品市场中蔬菜瓜果的农药残留量问题,汽车配件市场的配件质量问题等等,或者由于缺乏标准,或者由于标准得不到严格执行,都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其次,标准化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社会诚信体系的必然要求。
从根本上说,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根源在于非标准化生产、非标准化流通,具体表现则是生产和流通领域中的违规行为。从批发市场看,目前的不规范行为仍然是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行销假冒伪劣商品,二是偷逃税款。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多种多样,比如开展阶段性的整治工作。但是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不解决,标准化技术跟不上,也很难实现经济秩序的根本好转。在这个问题上,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所以倍受推崇,所以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些经营方式建立的是标准化的采购系统和标准化的销售系统,在电子流程的统一运作下,从管理的技术层面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假冒伪劣和偷漏税问题的发生。这也正是我国各类商品批发市场需要努力调整、改造和提高的方向。
第三,标准化有利于提高现代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标准是什么?标准是企业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说,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谁就能有效地掌握市场,因此,所谓“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服务,三流企业做市场”,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精髓和要义。这是因为,首先,标准是生产和管理技术的高度凝炼,体现了同一行业的经典技术含量。企业不懂得标准,不按标准生产经营,不可能取得行业优势。这方面,发达国家企业像微软、德芙、绿箭等知名企业都取得过非常成功的经验,他们不但是商品的生产大户,也是标准的生产大户,标准是这些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其次,标准是解决贸易争端的有效武器,特别是在国际贸易争端过程中,标准是主要依据。我国加入WTO以后,随着国际市场的逐步扩大,我国企业和商品面临的国际贸易诉讼越来越多,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是,解决这一类国际争端、倾销反倾销都是以标准作为谈判的法码,不掌握标准,在这些争端中很难有胜算的机会。第三,标准是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重要的技术手段。WTO最重要的原则是“无歧视”原则,是最大限度地取消关税贸易壁垒。但是WTO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WTO成员国之间仍然利益纷争不断,为了有效地保护本国利益和本国市场,几乎所有国家无一例外地都采取了非关税贸易保护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标准化。我国已经是WTO成员国,除了恪守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对于如何依据标准保护我国民族和企业的利益,最大限度地争取我国企业的市场也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问题。
二、标准化是推进我国流通和贸易服务进步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第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要求流通和贸易服务的标准化。
过去,在传统计划体制影响下,我国流通部门不重视标准化工作,流通管理体制主要建立在以行政命令为核心的产品调拨基础之上,部门的规范性文件很多,但是往往带有浓厚的长官意志,随意性也大。比如,各类商品交易市场的建设,没有固定的标准,市场的设立和管理往往就是靠行政性的指令性文件。标准化落后,直接影响到流通管理和流通服务的不规范,管理方法粗放,服务方式陈旧。
这种状况的形成,是产品短缺经济的重要特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消费者日趋成熟的理性消费意识以及买方市场的逐渐形成,市场对流通服务和贸易服务的规范性要求越来越高,透明度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计划体制模式下形成的粗放管理和粗放交易方式已经受到人们普遍的鄙视和摈弃。什么是粗放管理?什么是粗放交易?比如,如何判定服务质量的好坏,完全凭人们的主观认识的好恶,所谓态度好坏,而不是依据规范的尺度。再如:送货到门,也只是大的概念,送到大门、小门还是家门都缺乏明确的规定性要求,为此商家与客户之间常常纠纷不断。而市场经济国家解决这一类问题一般都有明确的标准,即使是进入诉讼,标准也往往成为重要的法律依据。有没有标准、标准化程度如何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鉴定流通与贸易行为是否规范、是否透明的根本性标志。
第二,从以产品为主导向加快制定服务和管理类标准方向发展是当前标准化的趋势。
我国正在向现代市场经济加快发展,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以流通为中心、为导向的经济模式。但是,过去,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重生产、轻流通,经济工作以产品生产为导向,标准化工作以产品标准为中心,流通服务、贸易服务以及市场管理类标准十分缺乏。标准化工作表现为重工业生产,轻流通服务的倚轻倚重现象,这种情况与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极不相称,也是造成我国流通服务领域流通行为不规范、服务质量低劣的重要原因。从趋势看,我国的标准化工作从以产品为主导向产品、服务、管理等方面共同发展是必然的方向。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近年来,我国标准化管理部门转变思想观念,逐步改变了以产品为中心的标准化工作模式,积极组织力量,解决社会急需,加快出台了一批与流通管理和贸易服务密切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其中农产品生产经营、现代物流服务、社会公共产业与产品服务等领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标准化制修订体系,对于推进这些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如在流通信息技术服务方面,公布了国家标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数码仓库应用系统规范》。其中,《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是对商品现货批发市场应用电子交易机制提出的标准化运作模式,《数码仓库应用系统规范》是仓库的仓储业务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标准。这两个标准对于提高物流的科技含量,运用电子商务技术加快物流信息化,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生产资料贸易服务类基础类标准方面,《散装水泥输送车卸料管快速接头》、《货运汽车厢体规范与安全》、《库存商品融资作业规范》《轿车运输专用设备标准》等一批重要的标准制修订也已先后列入国家标准委的标准项目制定计划。特别要说明的是,流通管理与贸易服务的标准化受到了我国政府各部门的普遍重视,许多标准化体系的制定与形成都是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密切合作的产物。
第三,现代流通管理与技术的进步对标准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流通管理和技术进步很快,并且越来越依赖于把高新技术和信息化作为产业成长的支撑。这种流通管理与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信息、市场等服务和管理的标准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迫切。如沃尔玛全球卫星采购系统,百安居连锁超市的编码检索系统,无一不是建立在高度的标准化之上的流通管理技术。因此,可以说,没有标准化,就没有现代流通的发展,标准化程度的高低,决定着流通贸易与服务水平的高低。
就商品批发市场来说,市场的调整、改造、提升各个重大环节,例如实行统一纳税,统一收银,市场营销网络化管理,没有现代高新技术的支撑,没有市场的标准化作基础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看,标准化和信息化将是我国商品批发市场长期稳定发展、保持生命力的根本保证。
三、标准将有效提升我国各类商品交易市场管理与服务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
(一)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需要统一的标准。
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商品批发市场)经过20多年的长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商品流通的主流业态形式,无论在经营规模、管理方式、业态的规范化程度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与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流通方式一起,共同构成了我国现代商品流通体系的主导,并且在发展过程中,相互补充、相互借鉴,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市场流通景观,从现实情况看,经济越发展,这一特点越加鲜明,越为突出。
但是由于摊位制市场固有的业态特点,市场在不断改造、不断调整过程中,仍然有不少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作为市场调整、改造、提升的规范和依据,以适应市场、社会、消费者以及政府规范整治要求的需要。
一是市场经营行为规范的需要。假冒伪劣也是摊位制市场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多,有生产商不择手段追求非法利润的问题;有市场经营管理粗放对经销业户和经销商品把关不严的问题;也有消费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缺少自我保护常识而产生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必须依靠权威的标准、大家都接受都懂得的标准加以规范加以解决。
二是提升市场竞争能力的需要。与在全球普遍流行的连锁经营等先进经营业态相比,我国大多数商品交易市场主要是中小规模的市场仍处在一个较低的经营规模和经营水平上,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些业态的提升和改造往往找不到方向,缺乏动力和目标,使市场长期维持在低水平的原始经营状态里,如果不尽快改变,将很难适应沃尔玛、百安居这样的先进的商品经营模式和大规模兼并市场的竞争。
三是政府整治和规范市场的需要。为了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政府对市场的不规范行为进行了长期的整治和打击。由于农产品、机电产品、建材产品、汽车及配件新产品等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这些市场一直是政府整治的重点对象。这些整治主要是针对市场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阶段性行动,而通过整治,市场应当达到什么样的规范程度,消费者究竟应当享有什么样的权益和服务,则需要有明确规范的标准。此外,不规范行为往往存在于生产与流通各个环节当中,哪些需要通过流通环节整治,哪些需要通过生产环节整治,也需要有明确的标准进行界定。从根本上说,标准的建立是巩固整治成果,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
(二)通过标准化着力解决的是市场业态的调整、改造与提升。
一般认为,摊位制的商品交易市场是传统流通业态,是一种落后的商品流通组织形式,随着这一类市场管理与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市场流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现在对这种认识的争议也越来越大。各类有形商品交易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人们已经讨论了很多。但总的看起来,随着科学技术、经济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一类商品市场的确面临着一个如何在原有业态基础上进一步顿、调整、改造和提升的问题,这是摊位制市场能否继续生存和取得更大发展的关键。\
市场如何调整、改造和提升?这正是通过标准化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特别要说明的是,国家对市场的整治,对假冒伪劣、偷漏税不规范行为的打击,往往是分阶段的重点行政行为,标准则是要从根本上建立市场的行为规范,是对市场的一种长期的制约依据,标准与行政法规之间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从这个意义上看,不符合标准、达不到标准的市场,将会成为重点整治和清理的对象。
根据我国政府有关商品流通法律法规和目前我国商品交易批发市场的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市场的标准化应当立足于市场的整顿、改造和提升,国家和有关部门已出台或将要出台的标准一般都着重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市场的科学发展。在市场环境、场区环境、卖场环境、设施设备要求以及消防安全管理等方面不少标准都进行了细致的条款规定。这些条款充分体现了对消费者、经营者购物安全、经营安全最大限度的保护,体现了安全购物、快乐购物、无障碍购物等一系列现代商品流通的理念和原则。按照标准的要求,市场的发展首先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之上的科学发展,而不是把市场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盲目发展。在这样的前提下,消费者、经营者、市场创办与管理者才能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共建和谐的流通环境和生存环境。
第二、规范业户管理,严格经销商合法准入和合法经营的技术程序。过去,不同商品种类的市场、不同地区的市场对于经营者入场经营缺乏统一的要求,入场经营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必须取得哪些法律法规规定的经营资质,经营者本身往往也不甚了了,入场经营者的素质常常参差不齐,给市场的管理也增加了很大难度,甚至让商业诈骗等不法行为钻了空子。已经出台的标准在这方面作了一系列技术规定,如《招商制建材家居市场建设及管理技术规范》就要求市场应建立资质审查制度、经销商必须具备相应的经营资格、完善市场与经销商的合同关系等等。这些规定有效地保证了市场的规范管理,并从根本上防止了那种只要租金、不管经营者质量,只追求摊位出租数量、不考虑经营者行为的“房东”式管理模式。今后,不符合市场建设标准的应当整治,同样,不符合市场管理标准的也同样需要整治。在这方面,标准为有关部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第三、建立安全的购物环境,最大限度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一是严格把好商品质量管理关口,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对市场的侵袭;二是建立严格的价格管理制度,防止价格欺诈行为;三是规范市场经营和管理秩序,对欺诈、偷漏税等违规经营行为,市场须依法进行相应的处理;四是完善市场服务管理,服务贯穿于市场营销和消费者购物的全过程。值得提出的是,一些标准特别鼓励市场实行“先行赔付、无因退货、大宗商品送货、物流服务统一管理”等经过实践深受消费者欢迎的新型经营方式,这对于调整商品市场的经营理念、提升各类商品交易市场的品质、全面改进经营方式,使之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意义重大。
(三)贯标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标准化的根本问题,一方面在于标准制修订的及时、科学和有效,另一方面,在于在社会实际生活中,能否得到坚决和正确的贯彻执行。对已经出台的标准,市场在贯彻执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标准是全行业性的。
我国标准的类型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标准的技术层级一般来说,企业标准高于行业标准,行业标准高于国家标准。已经出台的市场的相关标准都属于商品流通行业标准,是统一的管理技术标准,在标准辐射的行业,不能有的市场执行,有的市场不执行,如果市场现有的规章制度与标准不相符合,也应当依据标准进行调整。
2、贯标不能与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相抵触。一般来说,现在出台的标准大部分是推荐性标准。目前我国的标准仍然划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两个级别,除强制性标准具有法律法规的制约性和强迫性外,无论是商品标准还是管理标准,凡推荐性的标准都是从技术角度提出的规范要求,不能代替或与现行的法律法规相冲突。因此,市场在贯标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与执行国家相应的流通管理和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相结合,不能因为贯标而忽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实施。
3、标准需要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标准是依据社会和经济发展实际提炼出来的,同时又必须依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不断加以提高和完善。已经出台的市场标准是我国各个商品流通行业智慧的结晶,是广大专家学者、市场和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标准现在以至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与市场的实际情况是相适应的。但是标准有一定的时效性,标龄不能过于老化,按照国家标准委的规定,标准每隔4年就要进行一次修改,就是要使标准不断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实践的要求,因此,在贯彻执行标准过程中,我们也要不断地注意总结经验,总结市场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以使标准在将来的修改过程更加科学,更加完善。
4、标准具有最大的公开性和透明度。现代市场的特点在于它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性。标准的各项条款和规范性要求要想真正落到实处,最根本的是让全社会都能了解和掌握它们,监督标准的执行情况。因此市场有履行告知的义务,应当让全体消费者和经营者都了解标准,懂得标准,依据标准维护各自的合法权益,推动市场加快实现标准的各项规定性要求,使标准最终成为我国摊位制商品交易市场调整、改造和提升的最基本的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