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国内企业存在不同性质的投资主体和执行不同的业务战略,加入WTO后,总体上企业被划成三类:
一是,在技术和管理上善于学习的公司,在与跨跨国企业的竞争中,逐步壮大。
二是,由于行业的限制,在加入WTO后,处于一种平衡发展的状态,不会消亡,也不会特别壮大。
三是,由于技术、产品和管理上的差距,特别是产品技术上的原因,企业会逐步走向衰落,同时,也会有许多类似的企业不断诞生,因为这类企业提供的是没有显著差异化成分的产品与服务。
企业外部环境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快速变换,促使企业不断采用与国际(国内)先进同行相似的管理技术。因此,ERP应用的示范效应显得非常突出。进一步引出的问题是ERP的标准化,确切地说是规范化,会在同一类行业企业的基本业务功能应用需求上趋于一致,逐步形成标准化的功能。
ERP的标准化,主要是体现在产品功能、软件交易工程、维护与效果测评三个方面。首先是软件功能,由于基于基本一致的原理开发,在功能的基本点上是逐步趋于一致。不久的将来,也会看到许多管理软件中间件(零部件)提供商,他们为多个管理软件厂商提供"零部件",会推动软件的功能和数据交换上形成行业标准。其次在软件交易过程中,会出现更加专业化的管理软件协助工程公司,他们的目的是为客户的提供可以测量的标准,来评判软件的质量。再次是在软件产品的维护和效果评测上,以行业应用效果为参考,促使在对ERP软件的事后评价上给出标准化的参考准则。另外ERP软件应用的逐步普及,为适应客户需求,标准化的功能也便于培训和普及应用,便于专业公司实施和维护。在ERP中的高级与扩展应用上,如SCM、CRM、LM、PDM等,在数据交换的标准和数据的内容完备性上,会形成行业标准。
因此,ERP的标准化主要体现在:面向行业应用的功能实现、管理软件的"零部件"开发,通用业务基本功能、系统数据交换、高级与扩展应用支持。
加入WTO后,以上三类企业中的第一类,对于ERP的国际化支持会有强烈需求,主要体现在:
参考统一的国际会计准则,考察企业运作效率;基于成熟的业务流程和规范,达到业务运作的规则一致,提高投资效率;适应企业的跨国业务,满足同一企业在不同国家的业务结算方式。
另外,适应适应电子商务的需求,对于数据的内容完备性的应用会逐步展开,包括业务规则数据,多语言支持,多币种汇兑,多计量单位等等。这些需求会逐步将国内外的ERP软件推进到标准化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