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和标准化是推动现代物流发展的两个轮子,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的高低是区别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重要标志。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物流标准化建设滞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正在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各项物流标准正在加紧制定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标准化参与和实施的主体是企业,标准的直接推动力来自市场的需求。我国过去的标准化工作主要靠政府推进,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市场化程度也不高。2004年,物流标准化委员会重点进行了物流标准体系的研究制定,从物流标准体系研制过程看,这种情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中远、中外运、中储、宝供、中邮物流、中铁快运、国药、昆船等企业和集团对物流标准体系研制表现了很高的热情,这其中还包括马士基、美集、UPS等一批著名的外资专业物流公司和企业集团,这为我国的物流标准化工作加快与国际接轨、加快市场化步伐展示了良好的前景。
全国物流标准发展战略规划和一批基础性、通用性的物流标准正在加紧制定。在积极准备对原国家标准《物流术语》进行修订的基础上,全国物流标准化委员会组织力量,抓紧制定《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价指标》、《企业物流成本考核指标》、《物流中心规划与建设》等一批通用性强、社会和企业急需的物流基础标准。其中,《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价指标》由国家标准委进行网上公示后,已经通过了专家审查,正在向国家标准委履行批准发布程序,预计2005年1月份正式公布实施。该标准对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及其综合服务指标都进行了明确的技术规定,这对于引导我国物流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物流产业政策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过去,标准化工作以产品标准为中心,服务和管理类标准十分缺乏。2004年,围绕信息化和市场化,物流标准化委员会重点抓了一批物流服务和物流管理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如在物流信息技术服务方面,公布了国家标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数码仓库应用系统规范》。这两个标准对于提高物流的科技含量,运用电子商务技术加快物流信息化,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物流通用设备服务方面,正在制定《散装水泥输送车卸料管快速接头》、《货运汽车厢体规范与安全》等标准。《库存商品融资作业规范》、《轿车运输专用设备标准》、《联运平托盘主要尺寸及公差》等一批重要的服务类基础类标准的制定、修订也已经由物流标准化委员会报送,先后列入国家标准委标准制定计划。
现代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
物流标准化工作的重点要放在加快制定和推进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管理流程、信息网络的技术标准等方面。在这一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物流标准化委员会的组织建设,加强物流产业间的协调,促进企业、科研机构、院校、行业组织和政府领导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配合13部委全国现代物流协调工作机制的运行,在国家标准委等有关部门的领导下,逐步形成协调统一的现代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
同时,加快全国物流标准化战略规划的研究制定工作,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物流标准体系表。目前,在全面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两个标委会正在做进一步的修改工作,对标准体系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做必要调整,力争使这个体系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在此基础上,形成全国物流标准战略规划初稿,报送国家标准委。
以修改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为中心,做好重点基础性和通用性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对《物流术语》进行较大幅度的修订工作,预计在2005年上半年完成。《企业物流成本效益核算》、《区域物流中心建设规范》、《联运平托盘尺寸及公差》等一批通用性和基础性的物流标准也要抓紧进行制定和修订,并力争在2005年前完成这些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