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准入标准提高 国际巨头加速圈地 国产轮胎企业遭遇围剿
自2007年6月1日起,美、欧各自执行新的准入标准和法令,提高轮胎市场准入标准。而近期世界轮胎巨头纷纷表示将业务重心移至中国,提高在生产、采购、营销网点方面的投入,加快对中国内地市场的争夺。我国本土轮胎企业正遭遇“围剿”。
企业出口成本增加
2006年中国轮胎产量的40%用于出口,轮胎出口数量增幅超过20%,出口已经成为我国轮胎企业的重要盈利途径。2007年6月1日,美国开始执行《FMVSS139轮胎测试标准》,同日,欧盟《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制度》REACH法令也正式实施。这两个法令的实施使我国轮胎企业出口面临更大阻力。
美国新标准较以往提高了安全参数值,同时提高了轮胎脱圈、老化、透气性及道路危险性试验等方面的要求。而欧盟REACH法令是一个化学品法案,对汽车及轮胎等含有的化学物质进行了明确规定:如制成品中某种化学物质的年释放量超过1吨,该化学物质就应注册。如其中含有欧盟化学品局危险品名单中物质的含量每年超过1吨,且其含量超过制成品重量的0.1%,就要告知化学品局。
业内人士认为,新的准入标准,将加大企业成本:首先为达到较高的安全参数,生产工艺与使用原料必须改进,成本必然提高;其次欧盟新法案判定化学品安全性原则是“在未证明其是否存在危险之前,它就是不安全的”,企业必须自己提出无害证据,这又将增加企业的巨额检测费用。
美欧是我国轮胎企业最主要的出口市场,中国轮胎的竞争优势是高性价比,新的准入标准无疑加大了企业的技术改进成本,压缩企业利润水平,而一部分技术差、规模小的本土企业可能会被新标准挡在欧美市场之外。 国际巨头加速圈地
据了解,目前,我国国内轮胎市场一半以上已经被外资企业占领,在高端市场更是被外资垄断。世界轮胎巨头基本都在中国内地拥有至少2至3家合资或合作企业,且仍然急于扩大在华投资。
世界最大的法国米其林就表示,将其在上海的合资厂建设成该集团全球最大的轿车及轻型载重子午胎生产工厂之一,并打算在中国南方再建一家轮胎厂,加上沈阳的工厂,将完成在中国的南北布局。
另一巨头普利司通也基本完成在华布局。在沈阳通过并购建立了第三工厂后,又成立了天津轮胎公司,并对其在惠州和无锡的工厂及技术中心投资一亿美元以上。普利司通在中国已拥有四家生产基地、一个培训中心和两个研发机构,有着研发、生产、销售、管理一体的完整经营体系。
此外,美国固特异同样忙于四处圈地。仅半年时间里,300家固特异零售加盟店新设,平均1天开设2家新店的速度堪称奇迹。
国际轮胎巨头从生产、研发甚至到终端销售服务环节全面加大在华推进力度,由于在资金、技术、服务、管理都拥有强大的优势,他们的发力将进一步挤压本土轮胎企业的生存空间。
虽然我国轮胎企业这几年也抓住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机遇,但由于技术和资金的劣势,高端市场几乎没有竞争力,而现在连中低端市场也面临着巨头的瓜分。
我国本土轮胎企业发展压力加重,业内专家认为,如何创出自己的优势,是目前本土轮胎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