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分级阅读首个学术标准在第六届北京国际儿童阅读大会上发布
|
|
|
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19-11-25 评论: 0 条 |
|
近日,国内第一个中文分级阅读学术标准(以下简称“分级学术标准”)在第六届北京国际儿童阅读大会主会场上发布。本次发布的标准为小学阶段的分级阅读标准,强调标准基于学术研究之上的教育应用性,分为读物水平与读者水平两项内容,每一项都分为1-16级,每一级与小学的学段设置紧密对应。业内专家认为,本次发布的学术标准符合当前儿童阅读现状,并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应用方式为分级标准的普遍使用提供实施途径,促进学术服务社会的现实需求,将为中文阅读教育提供基于科学研究之下的精准指导。
近年来,随着全民阅读的深入开展,分级阅读作为世界范围内通行的科学阅读范式,在全社会引发广泛关注。早在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就首次明确提出“推广面向儿童的图书分级制,为不同年龄的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图书,为儿童家长选择图书提供建议和指导。”在2016年《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中具体细化指出要“加强对少儿阅读规律的研究和运用,科学研究不同年龄、不同群体、不同性别少年儿童的智力、心理、认知能力和特点,借鉴国外阅读能力测试、分级阅读等科学方法,探索建立中国儿童阶梯阅读体系,加快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整体阅读水平”。
儿童阅读分级是儿童阅读科学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分级的难点在于分级标准的研究与制定,一些社会机构,如出版社、阅读测评企业等从自身行业的角度出发,在分级标准的制定上做出过不少尝试,也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图书分级工作的开展,但拘于一些条件的限制,如开发人员的专业水平、开发工作的经济效益优先目标等,导致这些分级标准的客观性、社会公信度、专业度等都有待提高。
2014年首都师范大学儿童文学教育研究基地主任王蕾博士带领团队承担了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分级阅读与儿童文学教育研究”,这是国内高校首个中文分级阅读国家级学术项目,其核心研究内容就是以母语儿童文学分级阅读标准研究与推广为突破,带动整个中文分级阅读标准的研制。在刚落下帷幕的第六届北京国际儿童阅读大会上,王蕾博士发布了历时三年的研究成果:母语儿童文学分级阅读标准,这也是第一个中文分级阅读的学术标准首次公布。
据发布现场项目主持人王蕾博士介绍,本次发布的标准为小学阶段的分级阅读标准,分为读物水平与读者水平两项内容,每一项都分为1-16级,每一级与小学的学段设置紧密对应,如1级对应小学一年级上学期,2级对应一年级下学期,以此类推,但到三四年级,标准的级别增加为每学期两级,即5、6级对应三年级上学期,7、8对应三年级下学期,这是因为三四年级作为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由短篇作品、桥梁书作品跨越到章回作品的阅读阶段,分级应该更细,以便给与这个阶段儿童更细化的指导。
据了解,此分级学术标准跟之前的一些企业标准最大的不同,是强调标准基于学术研究之上的教育应用性。王蕾博士说,分级阅读本身就是根据儿童阅读水平为其匹配相对应的读物与阅读指导,读物的提供只是一方面,重要的是成人的指导,现在各类推荐书单层出不穷,也基本囊括了出版的佳作优品,但这些读物如果只是简单地提供给孩子,没有教师与家长的指导,阅读效果还是有限。标准的研究与推广核心理念就是用科学的分级阅读范式帮助每一个孩子学会阅读,才能真正爱上阅读,从而实现海量阅读,最终持续终身阅读。因此,标准的制定不是停留在学术层面上,是需要具体应用到阅读教育的现场学校与家庭,具体而言,分级学术标准有以下教育应用性特征:
一是标准的分级类别细分,直接对接小学阶段儿童的阅读需求。以往的一些分级标准会用一个笼统的文字描述分级内容,而这次发布的分级标准针对阅读现实需求,读物的分级与读者的水平分级均按照不同阅读资源的种类分为童话、小说、童诗、散文、绘本五大类,这五大类为当前小学阶段儿童阅读的主体内容,标准将这五类具体内容的读物标准与阅读水平标准进行了分门别类的陈述,比如童诗以其特有的韵文体形式,显然在篇幅、形式、篇章结构上与非韵文体的小说、童话有很多不同,如果将这些文体分级标准笼统一概而论,势必不能有效地建立为儿童选择各类图书的方法,也不能根据各自不同的文类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分级指导。
二是分级学术标准突出体现汉语语言与应用的特点,在分级细则上区别于英语分级体系。比如读物的分级在字词、篇章、形式上强调母语学习环境下的实际运用情况,如果照搬国外英文分级体系显然是不适宜的,因为国外英文分级是以英文作为母语前提下制定的分级标准,而我们的母语是汉语,儿童从一出生就沉浸在汉语的环境里,我们制定的分级标准必须考虑到他从小到大已积累的母语基础,等到小学阶段时儿童进入独立阅读的自读体系后,他的汉语读物分级标准与分级指导跟其母语学习环境紧密结合,如何用分级学术标准来匹配儿童的课外阅读,以更好地补充拓展他的教材阅读体系,这些都是母语分级阅读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国外的分级体系用于我们汉语分级只能是借鉴,不能全盘照搬。
三是分级学术标准强调人工分析为主。标准的研发团队以高校学者、教研员、一线教师为主体,整个研究过程以研究团队的人工分析为主,机器分析为辅,如童话读物的标准分类细则有人物、情节等要素,这样的分析工作只能以研究团队的专家解读为主,机器是不可能完成这样的高智能分析工作的。国外的一些分级标准,如蓝思分级,以机器分析为主,从中文读物的现实分析而言不太适用,中文读物的篇幅、字数有时反倒不是分级的硬性维度,比如散文中的杂文,传统文化中的古文,虽然短小,但内容深刻,并非短小的就适合初阶读者来阅读,因此,专家的人工分析在中文分级标准制定中应该占重要比例。
四是分级学术标准特别强调标准在实际阅读教育现场的落地应用,因为分级阅读范式本身就在于对实践教学提供帮助。当前阅读教育无论是学校阅读教育,还是家庭阅读教育,都有三大难点:读什么、怎么读、读了怎么评价,分级标准的研究根本就是为了来解决这三大问题。学术标准的制定本身就从教育现场的问题出发,依托大量课题校的数据支撑,同时研制之后又反过来支持现有的阅读教育改进,并通过不断的实践改进对标准进行定期的修订改进,这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术闭环,让学术真正服务于教育实践,而并非停留于象牙塔里。阅读大会当天进行的分级阅读课程启动仪式,就是以学术标准为依托的实践研究,下一步课题组会搭建包含测评、精读、泛读、朗读、阅读活动设计等整体分级阅读课程体系,来推动标准在学校与家庭的实践研究。
五是学术标准以儿童文学分级研究为突破,以期为下一步整个中文分级阅读标准的研究夯实基础。我们知道分级阅读的核心读者年龄为3-12岁,年龄越小越要进行精准分级与指导,而这一阶段儿童阅读主体的内容即为儿童文学,涵盖童话、儿童小说、儿童散文、童诗、寓言、绘本等不同文类,本次分级阅读标准以目前儿童阅读最重要的五种文类为研究对象,希望籍此为儿童阅读从读物资源到阅读指导进行科学引领。课题组也将作为核心研究团队加入今年已经启动的由中国书刊发行协会、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联合发起的全国少年儿童分级阅读标准研制工作中,儿童文学的读物分级与读者水平分级,将为汉语分级的整体拓展提供框架性研制理路。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分级阅读学术标准的发布也引发学界相关专家的高度关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全国少年儿童分级阅读研究标准研制专家组主任王泉根教授认为,此次分级阅读学术标准的发布意义重大,不仅填补了分级阅读标准学术研究的空白,更重要的是标准研制源于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未来又将服务于教育实践,这才是分级阅读标准研制最重要的价值,用学术标准推动中国阅读教育的科学发展。
王泉根教授表示,以往的企业标准只是应用于企业内容的产品研发,其社会普适度较低,本次发布的学术标准分级内容分门别类,符合当前儿童阅读现状,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应用方式为分级标准的普遍使用提供实施途径,这将极大地促进学术服务社会的现实需求,为中文阅读教育提供基于科学研究之下的精准指导。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著名出版家聂震宁认为标准的16级划分科学地把握好了小学生从一年级至六年级的身心特点,每个年级段,甚至是年级段里面再分层,共分成是16个阶段。这16个阶段分得非常科学、合理,让对应的读物得到很好的阅读效果。中国教育装备协会学校图书装备分会理事长常汝吉认为此标准强调汉语的表达体系非常重要,我们现在很多引进的都是西方语系,汉语有它独有的表达系统和表达方式,从这个角度来说,学术标准强调母语体系至关重要。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主席张明舟认为该标准不仅仅是在学术上研究,同时非常注重实践,这样对家长、老师在选书、推荐书的时候会起到指导的意义,能更好地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同时,他认为汉语语言有它自身的特点,比如引进的图书,在英语语境中可能适合5~6岁的孩子读;但是翻译成汉语后,由于译者的语言水平和倾向,译文对于5~6岁的孩子来说,在汉语语境下会变得很难。所以标准的研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母语的应用环境,在这一点上学术分级标准做得很好。
国家图书馆少儿馆馆长王志庚认为分级标准应该是体系化的,涉及到出版、文学创作、小学教育,也涉及到图书馆、教育界等,我们要为孩子们创造优质的语言文字环境,在这种跨行业、跨系统的最底层需要有一套中文分级的规范体系。此次发布分级阅读学术标准可以看出课题组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特别是从教育的视角对于如何对现有的出版物进行分级,包括对于一些新的作品在标准的框架下进行文字的优化,都给出了非常好的建设性思路,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
【返回新闻首页】【关闭窗口】【发表评论(0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