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5年,互联网传统节日“双11”迈入“七年之痒”。继去年的“海淘一族”之后,今年,由实体零售店商们打头阵的“跨境购”新军,也加盟备战“双11”。
上周末,中国零售跨境电商联盟(以下简称海盟)筹备大会暨商业领袖圆桌会议在长沙召开。友阿股份、大商集团、王府井百货等10余家国内著名百货零售企业在会上提出,将建立跨境电商行业标准,杜绝假冒伪劣海外商品。
“双11”未到,湘籍商家战火先燃
11月1日零点一过,阿里巴巴旗下淘宝、天猫、支付宝等平台纷纷进入“双11”模式,撒红包、赠送优惠券,忙得不亦乐乎。
事实上,早在阿里以前,已有不少电商平台,尤其是跨境购平台提前拉开了消费者争夺战的大幕。
10月20日,友阿海外购小试牛刀,为期3天的购物节活动友阿特品汇、海外购向消费者发放了过亿元优惠券。数据显示,活动期间电脑及手机双屏浏览量超过200万,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加5倍。
友阿特品汇相关负责人表示,还将推出一系列优惠活动,“让湖南消费者提前进入网购狂欢模式”。
由阿里巴巴与湖南卫视联合打造的跨境进口电商平台“嗨淘全球”也于10月29日进行了“双11策略发布会”。目前,该平台已启动美妆预售,要与聚美优品“比高低”。
此外,平和堂网上商城于11月1日启动每天500张网上商城25元无门槛及50元满减优惠套券“1元购”的活动;云猴网将于11月10日开始“红包雨”活动;云厨电商挂出了“满59元减10元”零食优惠券预热“双11”。
店商“跨境购”组队,
将推首个行业标准
如果说2014年“双11”亮眼的黑马是“海淘一族”,那么,2015年“双11”的先锋则非“跨境购”莫属。从战前烽烟可以看出,涉及“海外商品”、“实体商家”的“跨境购”已蠢蠢欲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第三方支付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4.2万亿,同比增长33.3%,预计2015年将实现5.5万亿交易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跨境购”并非“一顿乱战”,出身实体零售商的行业巨头们已开始为这一新兴电商形态如何在未来实现健康发展未雨绸缪。就在上周,一个致力于推动百货零售业跨境电商发展、研究拓展海外业务的平台——中国零售跨境电商联盟进入最后筹备阶段。
据记者了解,该平台由湖南本土零售业巨头友阿股份与大商集团、王府井百货、翠微股份、世纪金花、长春欧亚、天虹、广州友谊、广百股份、天河城百货、银泰西选、贵州星力、南宁百货、顺客隆等共同发起,由跨境电商平台企业、连锁零售百货业自发组成的跨境电商采购联盟。
这一非赢利性、服务型组织的行业交流平台的成立,也将为国内建立首个跨境电商行业标准,杜绝在平台上销售假冒伪劣的海外商品。
业内人士认为,海盟的成立将过去各自为战的实体商家拧成一股绳,有助于规范跨境电商发展。
据海盟相关筹备工作人员介绍,在未来,海盟还将及时了解跨境电商市场发展动向,进行产业研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跨境电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声音
联合议价、共享供应链,做大市场
在与电商的厮杀中,实体商家引以为傲的是多年累积的信誉风评。究竟该如何将这一法宝变为替平台引流的发动机呢?
对此,友阿股份董事长胡子敬认为,传统行业“+互联网”是零售未来的发展方向,“海外购巨大的市场空间、商品资源和消费市场,对传统零售来说是必须要抓住的新机遇。”
他认为,跨境电商市场太大,靠单个企业的力量不具有优势,但如果联合在一起就是巨大的资源和力量,通过联盟共同把跨境电商这块市场做大,并进一步实现采购集中、联合议价、控制商品资源等发展策略。
大商集团副总裁刘思军认为,通过联盟的形式实现各单位之间的采购资源共享、联合议价、互通有无十分有必要。
世纪金花常务副总裁王琳则期望海盟能设立一个评估体系,保证海盟单位的商品品质。
观察
电商狂欢,从品质寻找突破口
网络让消费变得便利的同时,也让商家们不得不绞尽脑汁——竞争越来越激烈,该如何脱颖而出?
有人将2014年称之为跨境电商元年,这一年中,无数个大大小小的跨境电商上线,保税区、海外直邮之外,上网购物还要填写身份证号码,让不少国内消费者“尝了鲜”。来到2015年,作为电商发展标志性节点的“双11”也进入了第7个年头,迎来了它的“七年之痒”。
促销方式还是发红包、优惠券,可是有消费者发现,号称“史上最低”的“双11”价格比平时促销价还贵。
为了减轻服务器压力,阿里今年早在十月中旬便开始全面推广“订购”,事实上将“双11”的销售战线拉长了近30天。
这意味电商的生意也不像过去那般好做了。
噱头十足的促销,理性消费者已不再买账,我们看到,品牌商品网络授权,海外原厂直采等方式的海外购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正如友阿股份董事长胡子敬所说,这是传统零售的一个机遇。当假货让消费者逐渐失去对电商的信心之时,需要有人站出来为平台的“正品货源”注入强心针,电商的后续发展,当以如何提升商品品质为价格之外更重要的全新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