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打开朋友圈,仿佛进入了大型商场,除了化妆品、名牌包、海外代购、保健品等各种品类外,自制糕点、自制卤味、自产蜂蜜等自制食品也如潮水般涌进了社交平台。
由于微信朋友圈的私密性,在微信朋友圈中推销产品的,不是亲戚,就是朋友,多多少少都是和自己有点关系的人,消费者也不由得多了一分信任。然而,这林林总总承诺自制、无添加、纯天然的所谓自制食品,是否真的安全呢?如果一旦消费中出现了问题,消费者又该如何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呢?
在淘宝网上输入自制食品,能够搜索出五六千种商品。销售这些自制食品的商家既有食品制造商、零售商,还有不少个人卖家。而各种良心品质、无添加、纯天然等宣传也着实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许多自制干果、自制糕点、泡菜等商品都有着不错的销量。
这种网上销售的自制食品因为美味且价格实惠,逐渐被更多人接受。
小严:买过朋友家自己做的蛋黄酥、小点心,都是朋友,做得肯定比较干净,自己家里做的,味道也好,价格也还行。
同样,在不少人的微信朋友圈里,各种烘焙达人精心制作的糕点、牛肉干、麻辣小龙虾等私房菜也比比皆是。
出于兴趣爱好,刘小姐平时经常会自己制作一些蛋糕,有时也会在微信朋友圈里出售一些。
刘小姐:主要是通过微信朋友圈和淘宝,开始主要在朋友圈推广,会有一些朋友帮忙做些推广,主要是二次传播。购买的主要是朋友或朋友的朋友。
因为自己只是利用业余时间做一些,所以销量上也并不是很大。
刘小姐:推广期有时候一两单,两三单。因为不是专业做这个,所以还要考虑能不能承受销量。
刘小姐也坦言,起初也在淘宝上销售过,但是遇到不认识的人购买,要求提供卫生许可证等证件时就会很麻烦。
刘小姐:没有卫生许可证,只能凭良心制作,但面对一些一定要你提供卫生证明的情况,也没有办法来证明。
此前有媒体报道,各个电商平台对于食品销售都有相应的规定,一般的加工食品必须填写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才能上架,但多数自制食品的卖家都达不到这个
标准,但在注册时选择“散装食品”后,自制的食品就可以轻松上架。而记者也在采访中发现,微信朋友圈中出售自制食品的个人,更是大多数都没有相应的资质。
根据规定,在我国境内从事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活动,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那么对于这类没有相应证照作为保障的网售自制食品又该如何加强监管?
在自制食品火爆网络的同时,也有不少人对其安全表示了担忧。鹿小姐的朋友圈里就时常有朋友推荐出售自制食品,但自己从来没买过。
鹿小姐:毕竟看不到背后制作是怎样的,而且朋友的朋友信任度也不是特别高,所以我觉得食品安全上还是有风险的。
而这样的担心,似乎也并不为过,在北京上大学的小迪就有着这样的经历。
小迪:我同学在朋友圈里卖蜂蜜,说是自己家里养的蜜蜂产的蜂蜜,纯天然,通过朋友圈里不定时的发吧,有时也会刷屏,通过微信平台上发。
为了照顾朋友生意,小迪也购买了一瓶蜂蜜,但收到的蜂蜜却让他产生了疑虑。
小迪:看他在朋友圈里发的颜色比较浅,比较亮,但实物颜色有点发乌,底部也有一些黑色杂质,朋友说这是纯天然的特征,我的困惑是杂质是不是就代表纯天然,味道比较冲,喝的时候味道生甜生甜的。
据了解,为了规范网络食品经营行为,加强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近期起草了《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意见稿对网络食品经营者的义务、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的义务、网络食品经营活动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内容进行了规定。
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副教授朱毅看来,对于网上销售的“三无”自制食品,在生产环节上的确会存在食品安全风险。
朱毅:你可能知道是谁做的,但你不知道他在做的时候处于什么样的健康状况,还有他做的场所也是动态变化的,昨天可能很干净,但今天受没受到污染不清楚。
而这类自制食品在储运环节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也同样不容忽视。
朱毅:怎么样储存的,又是怎么样运输的等细节,都缺乏规范,这也是网售自制食品目前存在的安全隐患之一。
同时朱毅认为,根据目前现行和即将施行的相关规定,更多的是对电商平台自制食品销售的监管,对于像微信朋友圈等方式进行销售的自制食品监管仍有较大难度。
朱毅:我们都知道淘宝、京东等第三方平台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非常明确地规范了第三方食品交易平台必须要承担的连带责任和先行赔付等,但微信算不算?微博算不算?所以,亟待监管有明确的
标准来划分,定义什么是网络食品交易的第三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