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青海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起草的青藏高原首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地方标准《河湟谷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规范》目前已通过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实施。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则是通过工程化模拟自然湿地,依靠系统内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效应,并利用流体动力学原理,对污水进行高效净化,其出水可进行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再利用。
青海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助理研究员祁彪26日向中新社记者介绍,人工湿地是一种节能、经济、简便和高效的生态化污水处理技术,兼具高效的污水净化处理、生态修复建设和景观营建并举的多重实用功能。
2014年12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示范工程通过专家验收,项目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项目首次实现了利用人工湿地进行污水处理的新技术,填补了青藏高原高寒地区人工湿地建设和研究技术领域的空白。
“标准的发布实施,对于青海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扩能提标改造和污水深度净化,提升工业有机污水净化处理水平,深化湟水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削减入河、湖、水库的污染负荷,实施水体生物修复与生态恢复,营建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景观建设等方面产生重要的标准化技术和实践指导意义。”祁彪说。
据祁彪介绍,该标准在青藏高原也属首部。目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在国外和中国东部地区已作为污水处理的重要工艺而得到广泛应用。
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集中的地方,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发挥着调节气候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巨大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青海省是中国湿地面积最大的省份,湿地面积814.36万公顷,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