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雾霾天气,锻炼转向室内体育场所,但室内空气质量又如何呢?为此,首都体育学院教授霍建新委员建议,为室内体育场馆制定空气质量标准,空气达标了,健身才不至于锻炼了胳膊腿害了肺。
据了解,一些体育场馆为了配合体育比赛,内部设有许多专业设施,如比赛地板、塑胶跑道、海绵垫、橡胶地板等。这些专业设施大部分是塑胶制品,在其生产制作、现场安装以及后期保养过程中,大量使用粘合剂、清洁用煤油等有污染、易挥发性物质,形成有害气体,形成不同程度的馆内空气污染。
虽然室内场馆污染问题长期存在,对人体健康的确有害,但霍建新委员认为,社会上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不够,政府相关部门也没把它纳入重要工作的议事日程。霍建新因此建议,应该制定体育场馆空气质量标准,出台相关法律规范或条例等约束性政策,并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体育场馆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改善室内体育场馆的空气质量,从源头的设计环节上就要进行规范。首先应对设计方案的室内环境质量进行评估,在建筑造型、结构空间和设备配置等方面最优化,这是防控污染的关键。其次,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进行建筑装饰材料和施工工艺方法的检测,杜绝可能发生的污染。第三,强化竣工验收检测,不合格的必须返工,决不能通过验收。
此外,对于已经投入使用的室内场馆,一方面要定期监测,超标就要整改。一方面,场馆维护和保洁用品要严把质量关,不安全的不用。
据了解,霍建新作为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专家组组长,主持审定了“国家体育场馆管理服务标准”行业标准,其中设定了相关场馆空气质量的国家标准,该标准年内有望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