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家电卖场的冰箱专柜区,可以看到几乎每个展台都贴有的“保鲜”字样,而且各厂家均旗帜鲜明地打出了颇具特色的保鲜理念,大多着重于温度的控制,或者说将温度的精确控制作为保鲜的基础。
据悉,“保鲜”已成为当下冰箱市场竞拼的主力。与此同时,消费者也已经对保鲜冰箱有了理性认识。很多消费者购买冰箱时都会询问冰箱的保鲜效果。据中国家电市场联合调查研究课题组的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在6大类影响冰箱购买因素的指标中,冰箱保鲜已经替代冰箱节能,上升为居民家庭购买的首要关注点。
保鲜冰箱的火热必然促使业内人士对相应标准的关注。今年5月,针对这一问题,中国家电协会曾组织众多专家召开了“2006冰箱保鲜技术及行业标准座谈会”。不过,遗憾的是,对于制定保鲜冰箱的标准,专家并没有足够信心。专家认为,与节能有硬性指标相比,冰箱保鲜更偏重感性,这为标准的指标量化以及实际执行中的检测等带来了很大难度。第一个难题来自食品本身。冰箱保鲜是一门交叉科学,需从实际情况考虑,单一的冰箱不可能同时满足多种食品的保鲜需求,而单一的保鲜标准也显然无法穷尽所有的食品。第二个难题则主要体现在执行环节。能效标志制度主要考核用电指标的客观性,而冰箱保鲜显然需要综合外观、味道、口感、营养等多方面因素,但这些因素大多具有主观性,每个人的口味不同也常常会导致对冰箱保鲜能力的判断不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很容易发生。
因此,即使制定出了标准,要想按照冰箱保鲜标准来对市场上的冰箱产品进行保鲜检测,在实际执行中也有相当大的难度。大多数专家预测,在短时期内,国家冰箱保鲜标准出台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