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只梨果都穿上了“白衬衣”,既可防虫又可提高品质;每一棵树都按叶片数“计划生育”,亩产量由3000公斤“削减”为1200公斤;一条分拣流水线更是将梨分为九等,价格逐级提升……有了统一标准,松江仓桥农民种梨就是不一样。记者从上海松江区有关部门获悉,5000多亩仓桥水晶梨基地21日正式通过了“国家级标准化梨果示范区”验收。
农产品要提高品质、卖出好价,必须要有标准化生产“保驾护航”。仓桥水晶梨合作社带头人钱培华告诉记者,现在合作社已辐射带动仓桥及周边七个乡镇农民,梨的普遍售价也比几年前“涨”了近20倍,其中奥秘就在于标准化技术的推广。据介绍,近年来,合作社已“普及”了换种、套袋、人工授粉等多项技术,比如免费推广换种技术,将原来几十年生的老品种换成了10多个备受市场欢迎的主摘新品种,有的品种虽然产量降低不少,但亩产值却一下子增加了1000多元,此外,套袋技术也得到了农民广泛认可,它一方面能减少病虫害,另一方面还可减少农药污染,提高梨果的口感风味,农民们发现,如今套袋梨普遍比不套袋梨每公斤要多卖2元左右。
记者从上海市农委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本市已有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2个、示范面积60万亩以及标准化畜禽场52家;全市规模化蔬菜园艺场和蔬菜专业合作社普遍建起了生产档案,同时标准化生产管理系统也分别在50家蔬菜园艺场和100家畜禽场应用。标准化基地建设,有效推动了农产品的品牌化生产。据统计,现在沪郊已出现了3个中国名牌农产品、27个上海品牌农产品以及27个著名商标农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