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我国目前对服装洗涤养护方面的检测、检验欠缺相应的标准,也没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导致该行业发展不够规范、常年纠纷不断。有专家指出,这种在纺织服装洗涤养护方面的检测技术及相关法规的缺失,必将影响纺织品服装品牌的出口,我国亟待成立相关服装养护检测机构。服装养护检测存在盲点,限制了纺织品服装业的发展。据统计,我国现有洗衣品牌300多个,洗衣店、洗衣厂总数超过30万家。我国洗衣行业是一个迅速发展的行业,也是一个纠纷频发的行业,多年来在中国消协的投诉率高居不下,其中2006年居单项消费投诉第二位。
究其原因,不仅与洗衣业人员操作不当、洗衣技术不高有关,更和服装本身质量不合格及国家监管配套措施不严密有直接关系。我国目前对纺织服装强制执行的检验、检测,只局限在纤维含量、色牢度、织物酸碱度、安全性、阻燃性能等几项常规的检验。服装标识强制性国家标准《消费品使用说明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中只规定了服装标识上必须标明洗涤方法,却对服装洗涤养护方面的检测、检验没有相应的标准,更没有专业的机构对其指导、鉴定、监督。而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纺织品服装洗涤养护早已有严格的测试标准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全国半边天洗衣工程办公室主任王贵东说:“从目前服装市场看,一些服装生产企业对待洗涤标识重视度不够,服装成分标识含量不准确,洗涤标识漏标、错标或标注不正确、不规范、前后相互矛盾的现象普遍存在。”王贵东指出,作为全球纺织服装出口大国,加入WTO后,我国纺织服装的主要出口国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为保障其消费者利益,在进口服装时设置技术壁垒,限制我国服装产品的出口。
他说:“虽然我国政府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我国在纺织服装洗涤养护方面的检测技术及相关法规至今仍是空白。服装洗涤、养护检测技术的不健全、缺陷,自然会演变成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障碍,进而影响我国纺织服装业的长远发展。”北京白云羊绒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建生说,从目前来讲,服装养护检测的盲点对国内服装内销企业而言,恰恰是可钻的空子。许多内销企业往往在批发市场上成批购买不足1毛钱的“洗涤标识”,然后不负责任地贴到他们生产的衣服上,导致内销领域市场非常不规范。郭建生说:“而从国内的服装出口来讲,这种服装养护检测权威机构的缺失又恰恰成为出口的技术阻碍。我们在实际出口中遇到的麻烦,往往是外资企业或买家以他们本国、本地区的权威认证为由,给我们设置质量、安全卫生、养护、款式等方面的技术壁垒,其中以养护方面的尤为突出。
在这种只能依靠买方进行权威机构认定检测的情况下,我国服装出口企业的自主创新进行得非常艰难,经济效益也大打折扣。因此,我们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对这个问题予以重视,尽快填补这个空白。”专家建议,应成立相关服装养护检测机构。北京检验检疫局羊绒羊毛纺织品检验中心主任王强指出,我国服装养护检测缺失,直接或间接导致服装生产企业埋下隐患,一方面限制了出口,一方面也使内销市场呈现出混乱的态势,导致消费事故频发。长春市洗染行业协会会长陈长增则指出:“由于发生消费事故的服装销售商和生产企业可以拿出进场质检报告证明其服装的合格,加上消费者对服装质量问题又缺乏科学认识,最终打官司的往往是洗衣行业,本应该承担责任的服装生产企业却逍遥法外。”据了解,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地,对纺织品服装洗涤养护有严格的测试标准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得上述问题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发生的几率非常低。在美国,如果服装生产企业没有为纺织品服装提供准确的、可信的养护标签和警示行为,可视为违反联邦贸易委员会的相关法令。违规者将被行政处理,并根据违规项目的多少,处以1.1万美元至30万美元的罚款。王贵东强调,建立权威、公平、科学的服装养护性能检测中心,是破除消费者盲目崇拜品牌、建立科学质量观的最有说服力的举措,是促进我国纺织服装业发展进入良性轨道、促进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良方之一。
据介绍,目前北京检验检疫局正在与北京黄埔大学织物养护学院联合开发“中国服装养护检测中心”项目。这一项目的目标是整合相关领域的人力资源与技术、设备,并共同制定纺织品服装洗涤养护标准和检测、检验标准,规范洗涤标识,确保服装洗涤后的效果能出示公正、客观的检测报告,为我国纺织服装生产企业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