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母标准,使潮汕传统食品产业有了质量安全保障。”“母标准”是近日广东汕头市明发食品厂郑厂长对记者说的一个新鲜词。
郑厂长所说的母标准,就是汕头市质量技监局为食品企业组织制定的《酱腌菜制品》、《蜜饯制品》、《麦片类制品》和《糊(粉)类食品》4类“区域行业标准范本”(以下简称标准范本),被当地的一些食品企业广泛称之为母标准。
汕头市有食品加工企业近千家,其中一些属于潮汕地区的传统食品产业,尤其是酱腌菜、蜜饯制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食品生产企业存在规模较小、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等特点。
汕头市质量技监局从普查和执法检查中发现,该市小型食品生产加工点无论从卫生环境还是产品质量,均存在一些问题。一些作坊式加工企业技术水平较弱、质量意识较差,并且较难监管。相当部分食品也只有相应的国家卫生标准,缺少具体的产品质量标准,食品质量难以从根本上得以规范。
针对这种现状,该局创新工作模式,把技术标准作为提高食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去年以来,由该市质量技监局组织,标准化协会牵头,部分企业和食品科研单位参加,相继共同起草了具有潮汕地区传统的上述4类食品的标准范本,并由食品技术专家和企业代表审查通过,形成同类食品生产企业统一执行的标准范本。
与此同时,汕头市质量技监局以推广实施标准范本为切入点,将小型传统食品加工企业聚集在一起,通过积极引导企业将标准范本转换为企业产品标准,进一步加强了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的有效监管。尤其在食品生产加工的专业镇和产业集群区的推广实施,取得了成效:一是进一步规范了食品企业生产加工行为,引导企业按照标准范本组织加工、生产,为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提供有效技术保障;二是通过统一制定标准,统一组织审查,统一进行转化,既帮助企业减轻了负担,又节约了大量的行政资源;三是标准范本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同类食品生产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价格竞争力而采取的偷工减料行为,构筑了合理的竞争平台,保护了特色产品的质量和品牌,促进产业的发展;四是积极引导企业将标准范本转换为企业产品标准,同时鼓励企业制定和执行高于标准范本要求的企业标准,有利于消灭无标生产。
说起母标准的成效,郑厂长十分兴奋:“虽然我们只是个小酱腌菜厂,但由于采用了母标准,其产品的质量与大企业产品并无二致,这让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得以和大企业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目前,汕头市已有近百家酱腌菜、蜜饯生产企业将母标准转化为企业产品标准进行生产,占该市同类产品生产企业的7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