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尘土飞扬的北京城铁旁边,李女士对眼前香喷喷出炉的炒货丧失了一贯的热情。“我喜欢吃这些大锅翻炒的花生、瓜子,觉得味道很香。可是每次想买的时候,总觉得不太卫生,尤其是这种路边小摊。别的食品像蔬菜水果之类,买回家肯定是要清洗消毒的,但这些花生、瓜子可都是直接食用的。”李女士的担心不无道理。既要抵挡空气中尘土、细菌的不断侵袭,又要承受消费者的试吃、选购拨弄,这些散装食品“裸露”于大庭广众之下,卫生状况难尽人意。但是,这种状况正在改变,散装食品的“紧箍咒”已经越念越紧。
“散装食品一向是正规超市监控的重点。超市在把握好进货质量关的同时,所有散装形式的食品都会安置在合适的密封容器里销售,从而避免二次污染。”北京某连锁超市负责人连女士告诉记者,如果监控环节严格,散装食品的质量安全没有问题。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放心不下。不少消费者反映,标识不清的散装食品总让人感到来路不明,选购时也无从知道这些食品到底是谁生产的,在什么地方生产的,由哪些成分组成,它们的配料及其来源是什么,有无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等。
一位细心的消费者更是道出了他心头的疑惑:“超市里各种食品包装袋上都有QS标志,惟独散装食品例外。我从来没有在干果、蜜饯、糕点等这些常见的散装食品上看到QS标志,品牌产品上也没有。这些散装食品安全吗?”
记者就此问题请教了国家质检总局食品司有关专家。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规定,28类食品已经全部纳入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管理范畴,该消费者列举的干果、蜜饯、糕点都在其中。该专家告诉记者,从加工领域来说,并不存在散装概念,因为所有的食品并不允许以散装形式出厂。所以,这些在超市里售卖的散装食品都是经过QS准入才进入市场的,只是它们的QS标志在产品出厂的外包装上,进入超市就被拆包售卖了,所以消费者无法看到。
正规企业产品生产源头质量可以控制,但拆包之后如何管理呢?不少食品专家纷纷质疑散装销售。毕竟,从生产加工到装箱运输,从仓库储存到摆上货架,散装食品最终走向餐桌的过程非常漫长。专家认为,无论是在销售人员拆除大包装散卖时,还是顾客在挑选过程中,人与食品的接触都不可避免,或造成细菌污染;散装食品与空气接触面积大,还会出现水分蒸发、产品干裂与油脂的氧化、酸败等现象,同时空气中存在的微生物、病毒等很可能污染食物,导致食用不安全。另外,食品上没有任何生产信息,一旦质量出现问题,消费者很难追溯责任方,厂家也很可能把责任推到流通环节或者消费者身上。
记者随即走访了沃尔玛、家乐福等多家超市。毫无疑问,散装食品的质量安全监控确实比以前到位,尤其是一些大型超市和商家。通常,散装食品设有防尘材料遮盖或者密封容器装置,设置隔离设施以确保食品不被消费者直接触及,并具有禁止消费者触摸的标志。同时,销售人员操作时戴了口罩、手套和帽子,看上去比较卫生。
此外,一些比较容易受到污染的散装食品正从“无包装”过渡到“小包装”,比如说速冻面米食品。商务部近日发布了新《速冻面米食品行业标准》,新标准规定,不经预包装的速冻面米食品不得销售。该标准将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届时散装速冻食品将结束“裸”卖生涯。
“在物流过程中,没有完整的包装,食品本身的质量安全很难保障,暴露在空气中的散装食品难免受到二次污染。同时,标识、标签的缺乏也会让消费者难以对产品作出合理的判断。”中国商业联合会行业发展部标准规范处处长曹德胜对记者表示,《速冻面米食品行业标准》有针对性地从散装速冻面米食品开始实施,今后其他品种的散装食品也会逐步得到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