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全国标准化科研协作暨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研讨会上,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郑卫华表示,标准作为一种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技术协调工具,标准化活动作为技术、经济、社会领域中广泛存在的沟通交流方式,对建设国家技术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郑卫华认为,当今世界,基础技术的深化、边缘技术的兴起和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复合化、体系化的倾向,技术进步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不断加强。各国产业发展和整体经济增长模式出现了巨大的差异,在国际贸易中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也参差不齐,最终导致了国家经济、政治实力的悬殊。中国长期处于国际产业分工的低端,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落后,必须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国家技术体系,依靠各种单一技术聚合出的体系化实力,逐步形成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 不仅如此,技术发展还呈现出网络化和动态化的“技术关系”特质。技术体系中某一分支的延伸、某一新领域的出现、某些现有枝节的交叉,都会对其支撑的若干产业产生深远影响。建立一个完善的、具有动态演进功能和自学能力的国家技术体系,将对我国完善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强大而完善的国家技术体系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根本所在。 对于标准化是建设国家技术体系重要工具这一命题,郑卫华从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标准是“固化”技术成果和实践经验的重要形式,任何科学技术探索、发现和革新,都可以通过标准化的形式进行记录、应用和流传,并通过数以万计的标准文本形式得以永久保留。其次,在动态的技术演进过程中,标准无疑是一个个重要的静态结点,这些结点之间绝不彼此孤立,而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技术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直观而有形的技术体系网络。而且,标准化的公开、透明和协商一致的特性,还可以保证国家技术体系的有效运行。因为公开、透明和协商一致,以标准为基础的国家技术体系在建立之初就具有广泛的接受性,在运行过程中具备了广阔的可延展性和有效的操作性,在结果产出上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和踊跃的创新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