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一等奖的秘密——从标准、创新、贡献三方面解读七项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
今年世界标准日前夕,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首届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颁奖大会。大会上,共有79个标准项目获奖,其中包括7个一等奖、22个二等奖和50个三等奖。这些获奖项目都是我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中的优秀代表。
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是国家设立的最高标准化奖项,获奖的这些标准有的已为公众所熟知,有的并未引起普遍的关注。本篇文章选择“标准、创新、贡献”3个切入点,简要解读7项获得一等奖的标准。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这些标准的实施所创造的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谷物冷却机 贮存粮食用空调
标准:《谷物冷却机》(GB/T18835-2002)。谷物冷却机是用于粮食低温储藏的制冷空调设备,而低温贮粮技术是一种替代翻仓倒晒和药物熏蒸最好的贮粮方法。1999年,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中央直属粮库增容,国外产品价格高且不适应我国气候条件,开发我国的谷物冷却机产品,制定产品标准迫在眉睫。为确保产品的使用性能以及产品在电气控制、安全、环保等方面符合我国现行有关规范的要求,安徽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与相关企业在样机研制的基础上,制定了《谷物冷却机》产品标准,该标准于2002年被升级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创新:谷物冷却机是一种全新的制冷空调设备,此前国内没有这种设备;国外虽有同类产品,但数量很少,且没有相关的标准和试验方法。项目组在标准研制的过程中首先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谷物冷却机试验装置。该装置可模拟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对谷物冷却机的性能参数进行准确测量,为国产谷物冷却机的改进、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标准首次提出的谷物冷却机试验方法,可以准确测定谷物冷却机的各种性能;首次提出的单位功率送风量指标,可以准确判定产品的性能。符合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形式多样、粮仓结构形式差异大等特点。
贡献:新产品研制时,进口产品的单价为120万元,而按照该标准生产的国产产品单价仅为50万元。《谷物冷却机》标准为产品的批量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而批量生产又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且与使用进口产品相比节能20%以上,每年至少可节电约500多万千瓦时;按标准制造的谷物冷却机可以延长粮食轮换时间1~2年。我国目前仓容4600多亿斤,而轮换1亿斤粮食开支约40万元。目前,国产机100%占领了国内市场。
火电厂排放 15年降损两千亿
标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2003年12月发布,2004年1月实施。制定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各国控制酸雨和空气污染的重要措施。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等单位完成的这项强制性国家标准,适用于现有火电厂的排放管理以及火电厂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和建成运行后的排放管理。
创新:我国能源资源以煤炭为主,火电燃煤排放的大量SO2等大气污染物造成了严重的酸雨和空气污染。我国SO2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远远高于环境承载能力,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SO2污染和酸沉降污染已经对我国的自然资源、生态系统、材料、能见度和公众健康构成了威胁,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标准的研制借鉴了国内外大气污染控制的成功经验,提出了火电SO2排放控制的新思路,使单个火电机组的控制与区域酸沉降控制成为相关联整体,发展并突破了我国目前以保护周边环境质量为重点、依据环境质量标准对排放源进行控制的环境标准体系框架。首次提出了现有排放源联合达标的灵活方法,全面分析、研究了国内外火电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利用火电机组实测数据,结合我国的环境保护目标,科学合理地确定了SO2、烟尘等的排放限值。
贡献:预计到2010年,该标准的实施将产生1000亿元左右的火电高效脱硫除尘等市场,将有力地拉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并促进我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到2020年可减少SO2排放550万吨左右,以平均每吨SO2造成的经济损失为8000元计,可减少经济损失2087亿元,效益投资比为1∶2.5。
地震动参数 基础打在深层里
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编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利用规划,都要考虑地震的因素;不同类别的工程,不同需求的规划,对抗震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一项基础性很强的标准。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研制,2001年2月发布,2001年8月实施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给出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及其技术要素和使用规定,正是这样一项重要的基础标准。
创新:《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首次采用了地震动双参数取代地震裂度进行地震区划编图。在编制过程中,采用了GIS等先进技术,充分利用和综合分析地质、地球物理、地震等大量基础资料,而且按照多方案逻辑树方法,科学处理了震源区划分,地震活动性参数及地震动衰减关系等的不确定性,使我国地震区划图编制工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在原有地震区划工作基础上,补充了近10年来积累的丰富的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及地震工程等学科领域的资料,吸收了相关学科近10年来的研究成果,集中反映了我国地震科学的研究水平,是国家及有关地震区划的大型基础研究项目的产物。
贡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实施对减轻地震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威胁、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标准已在众多的重大工程如青藏铁路、西气东输等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发挥作用。它的发布和实施,还将极大地推动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城市规划、编制防震减灾规划和制定防震减灾对策等工作,提高社会防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闪联标准 协同服务可共享
标准: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系列标准(SJ/T 11310-2005,SJ/T 11311-2005)。这项由联想、TCL等大企业联合制定的标准,即赫赫有名的闪联标准,该标准已于2005年6月发布,2005年9月实施,适用于多种信息设备在办公室、家庭、公共区域环境中的自动组网、资源共享及协同应用。该标准的国际提案已经被ISO/IEC正式立项。
创新:闪联标准的目标是在企业、公共场所、个人以及家庭所涉及的设备互联时,通过遵循共同资源描述及功能服务接口标准,使设备能够有效实现资源开放及服务协同,提高设备间功能的互操作性。关键技术和创新点主要包括智能互联、资源共享和协同服务3个主要方面。应用前景十分乐观,闪联标准工作组的成员企业在行业内具有绝对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其中电视机的产值占国内市场的 80%,白色家电的产值占50%以上,PC占40%,手机占46%。工作组的成员企业已率先采用闪联标准。闪联标准具有很强的自主创新性,已经被联想、康佳、海信等企业广泛采用,开发出电视、电脑、手机等10余款产品。
贡献:按照闪联标准生产的产品,2005年销量已经突破100万台,2006年有望达到160万台。目前,闪联标准工作组已经吸引了包括美国、韩国、日本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企业共计近20个成员的加入。标准可以防止国外大企业的技术标准垄断,为我国的企业节省大量的专利费用,提升产业层次,扩大整个市场规模,同时为国内厂商建立起国际竞争壁垒。预计到2010年3C终端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其中闪联产品到2010年直接增值可达110亿元。标准的实施有利于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防止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树立我国在世界上的信息产业强国地位。
压力容器 安全评定降缺陷
标准:《在用含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GB/T19624-2004)。我国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量大面广,绝大多数产品质量低劣、缺陷突出,事故后果严重,而全部返修、报废必将造成极大的浪费。由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中心等单位研制,2004年12月发布,2005年6月实施的这项标准,适用于在用钢制含超标缺陷压力容器的安全评定。
创新:这项标准为我国压力容器与压力管道的安全评定提供了可以共同遵循的、权威的科学方法,科学地解决了生产设备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关系,解决了长期困扰政府安全监察和企业安全管理的瓶颈性技术难题。这项标准在整体结构上与国际先进的安全评定规范接轨,在平面缺陷的评定上采用3级评定的技术路线,并在第3级进行撕裂评定,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首创裂纹间弹塑性干涉效应分析法、撕裂评定工程优化方法和压力容器凹坑缺陷塑性极限载荷分析法,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反映了我国在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评定领域的特色和水平。
贡献:这项标准的推广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益。既解决了我国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评定无技术可用、无标准可循的难题,解决了长期困扰政府安全监察和企业安全管理的瓶颈性技术难题,又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150多万台压力容器检验与评价、75万公里压力管道普查和整治奠定了技术基础。标准的实施,为我国近年来压力容器爆炸事故率下降25%、2005年压力管道事故造成的年度死亡人数比2004年下降60%以上,保障石化、电力、冶金等各行业的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效益重大。
绿色照明 节约能源讲效率
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制的中国绿色照明能效系列国家标准是一个系列的能效标准,获奖的共有双端荧光灯、自镇流荧光灯、高压钠灯、高压钠灯镇流器4项标准,标准号分别为GB19043-2003、GB19044-2003、GB19573-2004、GB19574-2004,2003年3月至2004年8月发布,2003年9月至2005年2月实施。
创新:2001年,我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开发了中国绿色照明工程促进项目,即目前已广为人知的绿色照明工程。该系列标准的研制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工程经济分析法,并与统计分析方法紧密结合。工程经济分析包括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和节能投资回收期分析、经济灵敏度分析、社会节电潜力和环境影响分析等。科学的研究方法为标准的研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该系列标准除能效限定值、节能评价值等指标外,还首次规定了能源效率等级和超前性能效限定值指标,建立了完善、系统的节能评价指标体系。
贡献:强制性能效标准是许多发达国家实施能源政策和建立贸易技术壁垒的重要手段,系列照明产品能效标准的制定,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促进了我国能源政策的出台和有效贯彻,保障了中国绿色照明工程促进项目其他子项目的顺利实施。该系列标准的研制使我国照明产品的生产企业开始重视高效照明产品的研发,促使我国照明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标准的实施普遍提高了消费者的节能意识。据统计,绿色照明工程从2001年至2005年累计节电333.04亿千瓦时,按电费0.5元/千瓦时核算,共节约电费166.52亿元。这不仅对缓解电力紧张、降低电网高峰负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还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自2001年到2005年,累计实现CO2减排937.51万吨。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相关负责人披露,绿色照明工程是“十一五”规划十大重点节能项目之一,未来5年间将在全国推广1.5亿只节能灯。刘君凤 摄
蜂产品 鉴别真伪保香醇
标准:蜂产品质量评价检验方法系列国家标准共30项,标准号分别是:GB/T18932.1~12-2002,GB/T18932.13~23-2003,GB/T19426-2003,GB/T19427-2003,GB/T18932.24~28-2005。目前,国际贸易中的蜂产品检测项目已达到370多项,由河北省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单位研制的系列蜂产品标准适用于蜂产品真伪鉴别,农、兽药残留检测及蜂胶类黄酮含量等一切项目的检测。该系列标准已于2002年12月至2005年2月相继发布,2003年6月至2005年8月相继实施。
创新:该系列标准集化学、微生物学两大学科的20多种先进技术,全面系统地研究并解决了当前蜂产品中370种安全卫生检测项目在样品前处理、干扰物分离和检验测试三大分析过程所遇到的一系列技术难题,破解了中国蜂产品在世界三大主销市场(欧洲、美洲和日本)到目前为止的所有技术壁垒,初步建成了一个我国蜂产品安全卫生国家标准体系,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使我国蜂产品安全卫生检测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些标准采用了多项先进检验技术和优化的样品处理技术,整体上达到先进国家的水平,个别项目已超出。
贡献:系列标准发布实施后,外商将秦皇岛检验检疫局的国家级蜂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和世界著名的蜂产品研究检验中心——德国的不来梅相提并论。30项蜂产品国家标准的实施,使我国取得了国际蜂产品贸易中检验检疫工作的主动权,对破除国外技术壁垒,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对全面提高我国蜂产品质量,促进我国养蜂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006年3月1日,蜂蜜新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标准规定,生产者不得在蜂蜜中添加或混入任何淀粉类、糖类、代糖类等;同时,老年蜂蜜、儿童蜂蜜等名称被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