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发布2006年第8号公告,公布了《中国名牌产品“十一五”重点培育指导目录》(以下简称《指导目录》)。名推委相关负责人指出,《指导目录》将成为“十一五”期间实施名牌战略推进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指导目录》确定了从2006年到2010年每年的中国名牌产品重点培育范围,涉及机械、电子信息、食品、轻工家电、纺织服装、船舶、石油化工、钢铁、有色、建材、农资、环保、医疗器械、体育用品、安防、烟草、林业17个行业,共计500个产品。
名推委相关负责人指出,《指导目录》是“十一五”期间实施名牌战略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有关行业部门和广大企业可以根据《指导目录》制定切实可行的名牌产品培育规划。因此,《指导目录》的公布,对于提高名牌培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动员全社会形成合力,进一步加快实施名牌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据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指导目录》充分反映了“十一五”时期我国名牌战略推进工作的重点方向:
一是着眼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培育一批有核心技术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这类产品有自动化物流系统产品、以太网交换机等185类,占目录的37%。涉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
二是着眼于新型工业化的要求,重点培育一批能提升国家技术实力的先进制造业产品。这类产品有大型空分成套设备、石油钻机、成品油轮等218类产品,占目录的43.60%。涉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工程机械及关键基础零部件等领域。
三是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培育一批对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较大影响的产品。在农药、化肥、农机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领域,加大名牌产品的培育力度。这类产品有重过磷酸钙、饲料、水稻种子、小麦种子等62类,占目录的12.40%。
四是着眼于可持续发展,重点培育一批资源节约型产品和环境友好型产品。以环境保护、工业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等为重点推出一批绿色产品,共有98类产品,占目录的19.60%。
五是着眼于提高自主品牌的国际竞争力,重点培育一批自主品牌出口量大的产品。这类产品有168类,占目录的33.60%。
六是着眼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保障健康安全、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方面,重点培育一批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效引导消费的产品,有豆制品、电磁炉、童装等168类产品,占目录的33.60%;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重点培育一批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势产品,有54类,占目录的10.80%。
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相关负责人特别强调,制订《指导目录》的最大的目的不在于“评价”而在于“指导”。出台《指导目录》是为了指导各地、各行业和企业对《指导目录》中的产品进行重点培育,绝不能将其简单地视为“十一五”期间中国名牌产品评价范围。同时,他也指出,对于《指导目录》中市场成熟度达到评价要求的产品,将优先列入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
《指导目录》在制订过程中曾先后三次,共征求11个部委(局)以及17个行业协会(联合会)的意见,同时,还在网上公布全文,广泛听取了社会各方面意见。
短 评
今天出台的《指导目录》,特别是以六个“着眼于”而体现的“十一五”名牌战略推进的重点方向,反映了“十一五”规划的总体部署精神,更加嘹亮地吹响了名牌战略推进的号角。
创立名牌、拥有名牌,引导企业走以质取胜的道路,提高效益,构筑核心竞争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
自1996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提出“实施名牌战略”以来,广大企业开展了争创名牌产品的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名牌产品的竞争力和辐射力不断增强,实施名牌战略成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经济发展的一个突破口。在实施名牌战略过程中,名牌产品的总产值、销售额和利税逐年增长,有力地拉动了地方经济,并成为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名牌产品及其生产企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同时,以名牌产品为基础进行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指导目录》作为我国“十一五”期间实施名牌战略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提高了名牌培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它不仅为企业争创名牌指明了方向,也必将对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科学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附件:《中国名牌产品“十一五”重点培育指导目录》(点击浏览 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