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司 贺燕丽
(2006年6月26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上午好:
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编制的《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今天正式公布了。
“十一五”将是我国纺织工业发展中最重要的转型时期,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纺织工业发展的全局,做好纺织工业发展的指导工作,推动纺织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编制了《 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以下简称《发展纲要》)。《发展纲要》广泛征求和吸收了有关部委、行业组织和专家的意见,集中了各方面的智慧。《发展纲要》全面总结了我国纺织工业“十五”取得的成就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了国内外环境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我国纺织工业未来五年的发展进行了总体部署,是国家指导“十一五”纺织工业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下面,我就《发展纲要》的主要内容向大家作一介绍:
一、认真总结“十五”纺织工业发展情况,是做好“十一五”各项工作的基础
“十五”期间是我国纺织工业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五年,纺织工业的市场活力得到充分发挥,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十一五”纺织工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发展纲要》从行业的规模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对纺织工业“十五”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
一是行业保持快速、稳定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2005年,全国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9,794亿元,年均增长18.9%;全社会口径纺织纤维加工量2,690万吨,年均增长14.6%。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分别为1,231.42亿元、689.72亿元,比2000年增长104.6%和133.5%。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得到较快提升。“十五”期间,国产纺机装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大型聚酯和化纤成套装置的单位投资大幅下降;精梳纱、无结头纱、无梭布的比重从“十五”初期的20.2%、40%、21.4%提高到23.3%、58%和50%;自主开发的新型纤维品种在实现产业化生产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三是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入,纺织工业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资产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服装、家用、产业用三大类终端产品纤维消费量的比重由“十五”初期的68:19:13转变为54:33:13;规模以上企业中,非国有企业销售收入由71.7%上升为90.8%,纺织行业的多元化竞争格局已经形成。纺织工业布局形成向大企业集中、向沿海地区集中和向产业集群集中的格局。纺织行业前100位企业的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的21.9%。全国80%的规模以上纺织企业集中在江苏、浙江、广东、上海、山东、福建东部沿海五省一市。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体、具有专业特色的产业集群、专业城镇逐步形成。
四是出口继续保持持续、较快增长,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十五”期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年均增长17.2%,2005年达到1175亿美元,占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比例从2000年的15%上升到24%。其中,纺织品出口比重上升,由2000年的30.8%上升到2005年的37.4%;一般贸易比重也由2000年的55.7%提高到69.7%。
五是利用外资成效显著,外资企业发挥重要作用。2004年,我国纺织工业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69家,合同外资金额55.9亿美元,同比增长25.7%。浙江、江苏、山东、福建和广东省纺织工业合同利用外资金额占全国的84%。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交货值占全行业的34.3%。
总结“十五”发展取得的成就,纺织工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动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国内市场化进程加快,市场配置资源起到了关键作用,大大增强了纺织工业的市场活力。二是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纺织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明显增强。三是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国内需求不断扩大是纺织工业快速发展的第一拉动力。四是经济全球化加快和我国加入WTO,促进了纺织工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发挥。这几方面仍将是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的主要动力。
“十五”期间纺织工业虽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很多,技术、管理、创新、国际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目前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尚处于加工制造环节,制约着我国建设纺织强国的进程。
在纺织工业快速发展中,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一些地区和企业片面追求规模、产值的高增长,盲目铺摊子,“同构性”发展,而人才、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滞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企业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纺织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研发资金投入低,研发能力不足,根据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比例仅为销售收入的0.25%,与发达国家平均5%的投入水平差距很大。行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纺织加工工艺技术、产品开发创新能力以及对全球化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
在品牌培育和品牌创新方面还缺乏经验和准备。世界纺织品服装已完全进入买方市场,传统的大规模、大批量、低成本生产、低价竞销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国内高档和中高档消费市场被大量的国际知名品牌和二线品牌所占据,国内品牌却难以进入。生产企业的出口产品以贴牌加工为主,多数企业缺乏对出口营销渠道的控制力,由于多道中间环节,使附加值大量流失。
二、认真分析纺织工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是把握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的前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世界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步伐正在加快,由于我国纺织工业具有较显著的国际比较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和跨国采购商,为我国纺织工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内需增长仍将是我国纺织工业发展最主要的拉动力,我国国民经济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将促进纺织品服装消费持续增长,为纺织工业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根据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预期目标,未来5年我国人均衣着类纤维消费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随着“十一五”我国城镇化建设加快,城市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新增城市人口约为1500万人,家用纺织品需求总量将大幅增长。我国汽车、建筑、卫生、水利、农业、交通、能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必将带动产业用纺织品消费的快速增长。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纺织工业的发展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际纺织品贸易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纺织品贸易摩擦和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将不可避免并有加剧的趋势,一些新兴的纺织工业国家,凭借更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欧美区域性的贸易保护等有利条件,正在逐步挤占全球纺织品贸易一体化后的国际市场份额。纺织工业在发展中也面临着日益突出的环境、资源、制造成本上升的制约,以及国际石油价格、人民币汇率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考验。
未来五年,纺织工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把握好国际国内纺织工业发展的趋势,才能促进纺织工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的基本点
针对纺织工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以及“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纺织工业将进入一个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环节,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新时期。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纺织工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的必然选择。《发展纲要》确立的“十一五”纺织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纺织强国的发展战略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积极转变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结构,着力创建自主品牌,加快纺织产业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和生态纺织技术;引导纺织产业集群升级,推进产业梯度转移,加快中西部地区纺织工业发展;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立健全纺织企业社会责任体系,规范行业市场竞争秩序,促进纺织工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满足人民日益丰富的纺织品服装消费需求作出贡献。
《发展纲要》把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的目标体系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大类。主要的规模和经济指标属于预期性目标,是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并综合考虑“十一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城镇化建设、纺织品服装消费结构变化,以及全球经济发展、纺织品贸易格局变化趋势、我国出口纺织品结构变化等因素后作出的预测。预计到2010年,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将从2005年的2690万吨增长到3600万吨,年均增长6%。其中国内纤维消费量约占纤维加工总量的75%。全行业销售产值从2005年的33000亿元增长到60000亿元,年均增长12.7%。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将从2005年的1175亿美元增长到1800亿美元,年均增长9%。
从这些规模类指标来看,“十一五”期间的增速都大大低于“十五”期间的增速。这是由于“十五”时期纺织工业的增长既有经济发展的规律性,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多种因素结合造成了纺织工业的快速增长。“十一五”时期,随着环境、资源制约日益显著,国际贸易摩擦频发,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将难以为继,纺织工业将转到以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运行效益为主的发展道路上来,形成以质量、创新和快速反应为主体的产业竞争优势,构筑起符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的产业发展模式。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对经济社会提出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的目标要求,到“十一五”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结合纺织工业的实际情况,《发展纲要》也提出了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约束性目标。到“十一五”末,吨纤维耗电量降低10%,单位产值的纤维使用量降低20%,单位产值的污水排放量降低22%,吨纤维耗水量降低20%。《发展纲要》明确了实现这些目标主要是通过行业的科技进步和结构调整,限制和淘汰低效率、高能耗、高污染的低水平产能,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大力推进节能、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
四、扎扎实实落实好“十一五”纺织工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为切实推进我国纺织工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确立的纺织工业发展重点,《发展纲要》从纺织各分行业的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利用外资、区域布局、品牌建设、原料供应、标准化建设及应对贸易摩擦等方面提出了“十一五”纺织工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下面我着重谈几个方面的任务:
一是坚持自主创新。要认真贯彻全国科技大会提出的“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不断加强纺织技术、装备创新和管理创新,推进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发展纲要》提出要以《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发展纲要》中确定的28项关键技术和10项重点新型纺织机械技术装备国产化的攻关与产业化为突破口,大力开展纺织技术和装备创新,提高产业科技含量,推进行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要以企业为主体,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技术与生产实现良性驯化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体系。强化技术自主开发的力度,加速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快提高纺织机械机电一体化水平和信息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的先进性和稳定性,为纺织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打好纺机装备基础。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企业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二是优化产业区域布局。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进纺织工业梯度转移,促进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产业链衔接,逐步形成东西互动、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梯度格局,提升我国纺织工业的整体竞争力。产业集群是广大中小企业适应社会化生产要求的主要存在方式,集群产业的升级对全行业转变增长方式意义重大。因此“十一五”期间要继续推进和发展新型产业集群,在产业集聚地区建立纺织创新平台,并以此为基点构筑行业性公共服务体系,提高集群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和实力。
三是大力加强品牌建设。着力打造自主品牌, 提高纺织工业技术含量和自主品牌比重,增强我国自主品牌的国际竞争力,扭转我国纺织工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不利地位。强化企业的品牌意识,加大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的力度;重点扶持一批在品牌设计、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网络建设方面的优势企业;鼓励纺织各行业、重点区域通过建立并发挥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创建行业性、区域性公共品牌。
四是积极推进国际化经营。面对经济全球化形势,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展跨国生产和经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拓展行业发展空间,真正实现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的转变。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为我国纺织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将有利于提高产业的国际化经营水平,并以此带动和扩大国内的技术、装备的出口,实现就地发展、就地销售和向第三国销售。
五是要立足扩大内需。“十一五”期间纺织工业应注重调整“重出口、轻内需”的倾向,把产业发展的重心放在立足扩大内需上,逐步调整纺织纤维加工量的内需和出口的比例,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衣着类消费的同时,注重发展市场潜力巨大的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改善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比重偏小的产业结构。
五、认真贯彻落实《发展纲要》的几点要求
(二)政府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好《发展纲要》,根据纲要的精神,提出相应的投资政策、土地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贸易政策等,搞好宏观调控,建立纺织工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我国纺织工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各地行业协会要根据《发展纲要》的精神尽快制定本行业的发展规划,积极做好《发展纲要》的宣传和指导工作,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不断提高行业服务水平,分析市场变化,加强组织协调和行业自律,引导行业发展。
(四)广大纺织企业要切实转变发展观念,以《发展纲要》为指导,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行业全局意识和全球化竞争意识,积极落实企业社会责任,为建设纺织强国作出贡献。
同志们,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纺织工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已经明确,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任务艰巨而又伟大,希望各地区、各部门和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发展纲要》的精神,加快纺织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纺织工业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