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北京公交集团退出校车市场
8月下旬,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了新的校车标准,新标准规定:儿童座位应有安全带、应喷涂符合规定的外观标志、车窗须保障可见光透射比不小于50%等。从9月1日起,新的校车强制标准实行。
新标准实施后,北京市一些打工子弟学校的校车因达不到标准纷纷停运,几百名打工子弟因此退学。9月10日,北京市公交集团负责人表示,该集团现有运营公交车辆均不符合此标准,已经全面退出校车市场。
声音
新标准受制于“双重因素”
从实际情况看,校车新标准显得要求过高,导致“符合各项指标的新校车,市面上暂时还没有发现”。既然市场上还没有开发出如此“完美”的校车,有关部门要求学校9月1日开始强制执行新标准,从旧车一下子向高标准校车大跃进,这是否有点太快?
其次,即使市场能够很快开发出符合新标准的校车,但校车的购买资金也是一个大问题。在校车资金没有制度保障的情况下,如果当地政府财力雄厚,力挺新校车倒还好办一点。对于一些财政资金并不充裕的地区,校车更换的钱从何而来、民办学校更换校车的钱从哪里来,这些问题不能回避。
由于校车新标准过高与校车购买资金两大瓶颈的制约,校车新标准“悬空”并不难理解。学生的交通安全肯定要重视,但我国校车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和困难也不能忽视。要真正让校车为学生服务,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努力:一是重视校车驾驶员的驾驶技术与应急能力考核,在严格管理校车超载、车况等问题的同时,考虑到校车的实用性与学校实际,适当放宽校车标准;二是为校车购买费用安排制度出口,由公共财政为校车“埋单”,避免校车成为学校与学生的新负担。
落实标准不能只盯着学校
这个标准好则好矣,如果市场上没有以这个标准生产的校车;或者标准太高,学校无法改造现有的校车,从而取消校车服务,那么这样的标准很可能会在执行中成为一纸空文。
可见,让学校有能力更换校车谈何容易。现在许多幼儿园经费有限,以前购买车辆都费了很大的劲,现在仓促更换,对他们来说根本不现实。而且,根据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原则,如果强制让学校更换校车,也是不公平的。如果政府非要强制依新标准执行,就要出台优惠措施,或者给予适当补贴,让学校有能力买到合格的校车。
总之,政府有关部门出台校车新标准不能只盯着学校,还应当落实到市场上,落实到汽车生产商那里。如果市场上有这样的车辆,而学校不使用标准校车,那学校是有责任的;如果市场上没有这样的车辆,那说明有关部门在生产合格校车这件事情上是有责任的,它至少应当引导汽车产业来生产这类校车。(西部商报)
校车应该成为公共福利
校车安全正式写入公共政策,这为破解目前的校车困局找到了着力点。长期以来,国内各大、中城市的校车运营模式可谓五花八门,校车管理混乱,常常缺乏必要的安全设施,成为流动的安全隐患。因此,对校车安全标准进行统一规范,这是政府弥补以前的“缺位”,为下一代负责、维护公共安全的必要之举。
不过,校车安全“门槛”提高引发的一些新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大量无法达标的校车退出运营,能够达标的校车因运营成本增加而提价,家长负担加重等问题。
面对种种困境,显然不能再让校车退回到以前的混乱和低标准上,我们需要做的,是改变目前校车完全市场化的现状,像重视公共交通一样重视校车,将统一的校车体系建设写入政府公共服务的目标。政府应该向校车提供补贴,提高校车硬件水平,帮助家长分担高昂的校车费用,并最终实现免费。教育部门应当承担起校车管理的主要职责,其他如交管、市政等部门应给予充分支持,同时让家长也有效参与到校车管理中来
校车管理应纳入法制轨道
实施“校车新标准”仅仅是加强校车管理的第一步,还需要建立一整套的校车管理制度。首先,校车是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产业,必然对车辆和驾驶人有更高的要求,那么经营校车就需要更大投入。如果要经营校车的企业全部承担这些投入,那么企业势必会将增加的成本分摊到校车服务价格中,由家长来承担,家长将不堪重负。
因此,应当加大投入,通过向校车产业提供补贴,来弥补提高校车要求造成的经营者投入增加。同时也可通过减免税费等激励政策,鼓励人们投入到经营校车产业中来。
其次,为了保证校车安全性,还应当从校车的生产步骤开始,设立严格的准入机制,对校车经营进行严格管理。比如,要求校车生产符合特殊的技术标准,对经营校车的企业和驾驶校车的司机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并对校车运营情况进行随机检验。最后,为了保证校车在路面行驶时的安全,政府还应出台法规,给予校车特殊的法律地位,将其视为一种专用的公益用车,给校车在路面优先通行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