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世界的经济和社会环境正在发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变化和竞争的时代。顾客的需要、产品的生命周期、技术变化的方向和程度、竞争的性质、市场的成长等各个方面都变得越来越难以把握和预测。在这样一种环境中,一个企业要生存下去并获得发展,就必须动作敏捷、灵活善变、不断创新并持续不断地进行改进,这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企业管理的水平与企业标准化的水平是密不可分的。
通常,企业的管理活动承担着两个方面的使命。其一就是要使管理的对象不折不扣地符合预期的要求或目标,如产品的尺寸、热处理设备的温度、生产线上的定额等,既不期望更多,也不期望更少;其二则是要使管理的对象比原先的水准更好,如合格品率、产品成本等。前者我们可以称之为控制性管理活动,后者则可以称为改进性管理活动。企业管理活动是控制活动与改进活动的有机统一,控制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以一种有序的方式进行,而改进则使得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水准能够不断得以提高。
控制性的管理活动通常具有重复性。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条件一经设定、管理的任务就是要采用同样的方法,在同样的条件下,重复进行同样的活动,从而获得同样的结果。重复性的活动如果每次都用一种随心所欲的方式去做,其效率将会非常低下。如果能够将那些好的方法作为规则规定下来,再次重复进行这些活动时遵照这些规则去进行工作,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重复性的活动所规定的这些规则就是我们所讲的标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相当的部分都是重复性的活动。从而在企业中存在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标准。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控制性管理活动也就是惯彻实施各种标准的过程。
改进性管理活动就是要打破现状。在实施改进时,要通过试错和探索的方式来录求实现目标的途径。因而,改进活动是一种攻关式的或项目式的活动,具有一次性的特征,改进目标一旦实现,活动也就是宣告结束。即使如此,改进活动同标准也仍然有密切的关关系。人们实施改进的程序、在改进活动中应用的方法等往往是标准化的,改进以现有标准为出发点,改进目标的实现意味着将要在新的标准下进行控制。
由此可见,管理活动与标准化须臾不可分离。在管理活动中主动地开展标准化将使得一个一个孤立的个人的经验蓄积为组织的财富,也将使得组织的运营对于个人的依赖低到最低的程度。管理者若是不具备这种标准化的意识,他们在遇到问题时,第一反应往往就是追究某人的责任。如果管理者习惯于这种“对人不对事”的方式,长此以往下去就会促使人们在问题面前首先考虑到的是要保护自己 逃避责任,而不是如何去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追究了责任,但由于导致问题发生的原因依然存在,因此类似的问题总有一种“对事不对人”的管理方式,遇到了问题,他们关注的是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针对所发现的原因来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如果对策是有效的,则通过标准化将之固定下来,成为新的工作方式,从而彻底消除同类问题再次发生的根源。
从上述的意义上来讲,标准化并非仅仅是标准部门或标准化人员的事情,而是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管理人员、每一个技术人员甚至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当树立的一种意识,都应当具备的一种技能。在企业中搞好标准化的教育、培训工作,促进人们对于标准化工作选的重视,培养人们在工作中自觉、主动地运用标准化的意识,将会为企业管理的各项工作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