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随督察组走访了浙江、江西等省的市、县、镇各级多家自来水厂,在几家自来水厂和卫生监督部门听到比较多的“三句话”,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可能”
卫生安全防范是自来水厂必须重视的,否则就有可能出问题。 但是在一些水厂,因为负责人认为“不可能”出现安全问题,而忽视了这方面的工作。
在一家市级市政自来水厂,厂长带领督察组来到一片宁静的小竹林,地下埋着的是水厂“清水池”,经过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后的卫生安全的自来水就储存在这里,等待加压经管道送往居民家中。地面一角立着半截折断的水泥筒,伸出地面一尺高,这是清水池的“排气孔”。督察组专家发现,筒口水泥剥落,外箍的铁皮锈得一碰就掉渣。
“排气孔怎么没有卫生安全防护网罩呢?”专家指着排气孔上方和周围的杂草树枝说。按照自来水厂的卫生规范,排气孔里边不仅要加细格防护网,防止老鼠、蛇等小动物从气孔落入池中,外边还要加防护盖罩,避免雨水落入,同时防止人随意接近。
厂长解释说,这个孔是留出来测水位用的,旁边有一个标尺架,确实有根钢丝伸入水中。
“那还有其他排气孔吗?有防护网罩吗?”专家问。
“有的,分布在水池的各个角落。”厂长说。专家踩着泥土和落叶,扒开草丛和树枝,终于又找到一个排气孔,露出地面的部分还没有刚才那个高,一样的破旧,没有任何防护设施。趴在上面就着折射的光线往下看,只见平静的水面上浮着一层尘土,还落有斑斑点点的东西。
“没有防护措施,污染物或者老鼠掉进去了怎么办?万一有人投毒怎么办?”专家感到忧虑。
厂长不以为然地说:“不可能!这么大的水池,一点尘土不会有影响。我们有门卫,外人进不来。”
事实上,在记者随同督察组看到的5家自来水厂中,只有1家清水池有防护盖。这个几乎不会增加什么成本的简单细节,被很多水厂忽视,但却直接关系到自来水的安全。
“没必要”
7月1日强制实施的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把水质检测项目由原来的35项增至106项。专家指出,虽然标准要求全部指标的实施可推迟到2012年7月1日,但是增加和修订后的42项常规指标是要从7月日起在全国实施的。
从自来水厂水质检测的情况来看,这个原本“强制”的要求在很多地方却被认为“没必要”。
督察组来到东部发达地区的一个县级自来水厂,该厂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设备和工艺比较先进,水质检验室能力已经达到了国家级实验室水平。但是,督察组的专家却在检测记录和报告中发现了问题。
根据《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这个日供水15万吨的水厂,应该每日检验水源水色度、浑浊度、可见物、耗氧量等4项常规指标;每周检验细菌总数、总大肠杆菌群和粪大肠菌群等3项;每月检验规范中要求的全部常规检验项目及非常规检验项目中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质。但是记录显示,日检验和周检验项目都没有做,对出厂水、末梢水检验的指标和频率也没有达到规范要求。
“有能力做,但频次不够。”专家得出结论。据了解,当地的水源水来自于京杭运河,属于五类和劣五类水质(水质分类中最差的,三类以上才是合格水源水),客观条件要求自来水厂处理能力必须很强,同时当地经济水平也为水厂提供了支撑。当被询问为什么频次不够的时候,水厂的技术人员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水源水标准对我们没有意义,我们就这个水,你不用也不行啊!”
但是记者却听到技术人员和卫生监督人员在背后私下回答这个问题:“没必要啊!水源水就这样,在这么强的处理工艺下,自来水水质是很稳定的,没必要这么频繁检验,而且按新标准全套做一次要两万块钱呢。”对此,专家表示,两万块钱是检验机构的收费标准,包含了设备损耗、试剂、人力等成本,还有利润。如果水厂在一次性投入达到检验能力后,日常运作成本远远没有这么高。
“做不了”
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实力支撑,中西部地区许多水厂在执行新标准时,面临的问题更多是“做不了”。
在中部地区,一个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市级市政自来水厂,负责人抱怨说,入夏以来,水消毒用的氯消耗量增加很多,原因是水源水藻类生长很快,氨氮含量增加。当问及当地水源及污染情况时,该负责人介绍说,取水点已经不断向河流上游延伸,但水源水质还是三类,“好在这两年政府对污染物排放控制得很严,要是再有个污染源什么的,这水还怎么喝啊?”
水厂不仅仪器设备简陋,水质检验室内也显得有些空荡,很多常规检验项目都做不了。在该厂的水质检验报表中,水厂自己做的出厂水每日检验只有浑浊度、臭味、pH值和余氯等4项(规范要求是8项),每周检验项目也只有16项。其余项目要由市卫生监督所采样,委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但疾控中心目前也没有足够的设备来做全部检验,所谓的每月“全分析”也只有25项,离旧标准35项还差很多。即便如此,检验频率也无法按要求保证,因为送给有关机构代为检验也要花费很多。
“做不了。”水厂检验科的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水厂正在向自来水公司打报告,借新标准实施的机会申请经费添置检验设备,计划要几百万元的投资,但是什么时候能批下来?批多少?不知道。据了解,由于地方政府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自来水厂的建设和改造,很多水厂是由政府出资与其他渠道集资共同来运行,有的干脆承包给私人经营。专家说,目前全国各地的大部分自来水厂都很难做到规范的水质检验,包括很多地市县级的疾控中心,都是“做不了”。
怎么办
专家认为,以目前我国大多数自来水厂的设备和处理工艺,对水源水质量的依赖很大,水源稍有污染,小水厂就处理不了。这也是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实施的最大障碍。
长期参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修订的浙江省卫生监督局环境卫生专家申屠杭认为,目前解决自来水卫生安全问题比较可行的办法,是集中力量建设大型现代化水厂,通过其管网延伸,代替分散落后的小水厂。
目前,一些自来水厂对相应的卫生规范执行不严格,“关键项目建设的预评价监督没能做好,卫生监督都是事后监督,出了事你也没有办法。”一些地方卫生监督部门的领导说,目前国家制定的规范一本一本的,但执行不下去,主要是地方财政不宽裕,缺少相应的硬件和软件支持。
卫生监督部门的领导也承认,由于监督执法人员和工作经费不足,导致各地工作开展不平衡,监督监测频次不够,少数地方未能及时完成工作任务。同时,饮用水问题涉及多个管理部门,在监督执法过程中卫生行政部门一家的力量显得很微薄。
督察组专家呼吁,各省市与水有关的环保、城建、水利、卫生等多部门要加强沟通合作,做好项目预防性卫生审查,强化供水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加强水质监督检验的硬件设备投入,尽快落实有关饮用水卫生安全的各种法规、标准和规范,才能保障饮用水的长久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