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7月17日电(记者 陈先锋)"伴随着一次次的碰撞试验,我国汽车的质量和安全性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关注,为什么我们在引进了这么多的国际著名品牌、先进生产线的同时,就是造不出世界一流品质的汽车呢?" 来自广州的一家汽车厂商提出疑问。
对此,法国国际检验局(BV)中国工业与设施事业部主任审核员/汽车产品经理张翔翔表示,"事实上,中国产业的研发及技术力量实际上是很强的,但是一旦大规模生产,或者批量生产时,则无法保证其稳定的高品质,这明显是一个管理标准缺失问题,也正是因此造成了国产汽车的不良声誉。"
而要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非有管理标准不可。据悉,发达国家的技术法规涉猎的技术内容基本相同,种类约100余项。尽管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共有强制性标准60多条,但在我国的相关文件上也尚未使用"技术法规"的规定。
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兰凤崇院长也表示,从新产品概念的提出和批准,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到新产品制造过程的设计和开发,以及新产品的确认,意见反馈、评定和制定纠正措施方面,每一步都离不开企业标准。
为此,兰凤崇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建议企业制定标准工作规划,通过制定自身企业标准,并努力使之上升为国家标准,既提升了企业竞争力,也填补了部分标准的空白。此外,企业还需要提前分析和预测国外标准发展趋势,做好超前标准化工作,并在产品专利和产品开发方面保持领先,促进汽车产业深层次发展。
不过,IATF(国际汽车工作组)北京代表处陈建和总经理则表示,标准不可或缺,但是企业不能"为标准认证而认证",应该将其看作是一个提升的过程,而不是一条条标准、一张张证书,企业的关注点应该是在顾客的需求上,一切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衡量准则,忽视了顾客需求,那么就失去了标准认证的真正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