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3年,RFID技术及相关应用在中国开始逐渐为社会所认知。这其中,除了政府大力推动之外,如二代身份证、公交一卡通等等,媒体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RFID中国论坛是国内最早致力于RFID普及、推广的网络媒体,多年来始终坚持以客观、公正的视角报道中国RFID产业。同时,RFID中国论坛积极联合平面媒体,共同为中国RFID产业服务。日前,RFID中国论坛走访了亚太RFID技术协会秘书长兼《中国电子商情-RFID技术与应用》杂志主编——周文豪博士,与其探讨《中国电子商情-RFID技术与应用》杂志在中国RFID产业发展现状及宏观政策方面的看法。《中国电子商情-RFID技术与应用》杂志是中国RFID产业界知名平面媒体之一,也是中国RFID产业界中极个别拥有国内发行刊号的权威平面媒体之一,无论在技术、政策探讨或是在应用实践的推动等各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本文根据双方的交谈汇总而成。
RFID中国论坛:在我国RFID技术已经发展了大约有近十年的历史了,您认为对目前发展的情况和趋势如何?
周主编:RFID在技术和应用上的分类有所不同。在技术上RFID作为ID信息的检测手段,来得十分广泛,包括智能卡(smart card)和电子标签(IC tag)两大类。智能卡用于人,而标签则用于物品。两种东西内部构造几乎相同,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分成两类。这种分类方法是在实际应用中形成的。智能卡的应用可列举门禁、交通卡、身份证、将来还可能用于信用卡。智能卡技术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发展的都很顺利。这是一种近距离通信技术,使用的标准也很统一,几乎都是使用ISO14443的TypeA、B、C。其中香港、新加坡、日本用的是Type C ,中国用的是Type A或B,各国之间没什么纷争。
其实中国开始搞金卡工程开始于1993年,即14年之前。但是当初并没有利用RFID,而是从磁卡、条码卡、接触型IC卡开始发展,近年逐步转到RFID上来的。目前智能卡的新型应用多是基于RFID技术的。所以所谓金卡工程虽在中国有14年的历史,但是真正把RFID技术用在卡上的历史并不那么长。由于有这样的背景,在利用卡的动作上都沿用了过去接触方式时的“刷卡”,尽管RFID卡不需要“刷”的动作,只需靠近即可。可以叫做“读卡”什么的,因为的确是用读写器在读卡里的内容。2003年RFID开始风靡中国,人们的注意点已经不在智能卡上,而是在物流、防伪、零售、安防、交通等方面,即大家开始重视RFID真正作为电子标签的应用。
由于有了这样的背景,习惯上在中国没有把RFID在智能卡上的应用归到RFID的范围内。除了智能卡以外的新应用才被称为RFID。与物绑定在一起的电子标签类RFID应用在中国还很不成熟,但却是一种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的技术,而且RFID产业将极有可能成为“朝阳产业”。
目前在中国唯一形成一定RFID产业规模的地区只有上海市,这是因为只有上海才具有从IC芯片、电子标签直到应用的全套体系。
RFID中国论坛:RFID在作为电子标签的应用上还很不成熟的原因是什么呢?
周主编:在电子标签方面,中国市场的发展还很不充分。作为沃尔玛的供应商,有几家工厂开始在贴电子标签;在仓库管理上有几家物流中心实现了RFID的管理;在物流容器上,有几家把电子标签用在了托盘和集装箱上。在工厂、仓库、堆场都取得一定的成功。但是,这些都是在封闭环境下的应用。对于开放环境的应用可以说还是空白。以上是电子标签的应用现状。追究其原因,是由几方面因素造成的。
1、电子标签在物流上的应用刚刚开始,在供应链上某些环节的应用还停留在实验状态。不仅仅中国,RFID较先进的国家也莫过于此。
2、电子标签有助于供应链的管理,但是目前还没有到非RFID莫属的地步。
3、在开放环节上的应用,绝非某个工厂,某家物流公司可以做到的,那应该是一种国家或全球的共同行为。如果产品在国内生产供国内消费,那么只要国内的RFID的公共体系建设到位,就可以解决基于RFID的供应链管理。这种所谓公共体系包括网络、检索机构(ONS)和标准等,不可缺乏的是国家的规划、支持和协调。
4、任何技术都有一个发展过程。RFID还没有成熟到沃尔玛提出的在一般环境下同时识读几十个标签而几乎不产生大的误差的地步。同时,任何技术在得不到正式应用之前,是不会发展到尽善尽美的地步的。以上原因可以看作RFID作为电子标签的应用还不成熟的原因。这方面的应用的最大价值体现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而供应链在全球的发展有待于全球范围内的协调行动,每个国家若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全球或其他国家利益的话,RFID在全球的应用则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