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有关玻璃安全膜标准的消息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这个标准制定过程将近一年,出台时间几经推延,当前,即将揭开神迷的面纱。但是,诸多媒体的报道对该标准性质的描述却含糊不清。
行业标准而非国家标准
日前,记者联系到中国标准化协会技术发展部组织该标准制定工作的负责人。他强调,该标准属于行业标准,主要是为生产技术部门和检验、实验机构提供参考数据,并不是某些报道所称的标准出台后将有80%的产品面临淘汰。
既然是非强制性的,该标准出台后能起到多大的实际作用呢?这位负责人说:“国内一些人士对标准有误解,总认为标准必须强制实施。”此次制定安全膜标准,完全依照国际通用的协会标准制定程序,由行业内的领先企业牵头,主动向协会申请承担起草工作,制定的标准内容与国际标准接轨,具有较高的先进性,不同于体现行业准入原则的国家标准。
谈到具有强制性的国家标准何时出台,这位负责人说,已申报国家标准,但当前还处在论证阶段,要等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此标准审批通过后,再做下一步工作。
市场混乱无标准可循
据相关部门最新统计结果,去年国内销售的玻璃安全膜品牌已有2400余个。消费者在为汽车选购玻璃安全膜的时候往往会遇到五花八门的产品,难以抉择。据业内人士介绍,这些产品多半采用“傍”名牌的方式吸引消费者,从日立、强生、柯达乃至F16。消费者一般很少探究它们是否与其熟悉的大品牌同属一家,但如果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尽管两者的中文名称相同,但是商标、外文名称、经营范围却完全不同。
中福瑞达公司的总经理乔森说:“这主要是因为国内没有对该产品分级的标准,也没有相关的性能标准,更没有有效的检验方法。因此,当前假冒伪劣产品猖獗,市场的混乱程度已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急需出台标准加以规范。”
该协会负责人明确指出:“当前,我国市场不存在假膜之说,只有质量优劣与价值高低之分。制定标准的出发点就是希望尽可能杜绝以次充好的情况,让消费者认识到什么是标准认证产品,究竟自己高价购买的产品能否达到宣传的效果。”
对假冒伪劣产品的界定,厂家与协会显然产生了分歧。事实上,市面上出售的产品的确令人担忧。据乔森介绍,由于当前国内还没有一家具有资质的本土企业可以生产安全膜产品,几乎都是代理国外产品,得到国际窗膜协会认定的资质企业只有区区十几家。主要是因为玻璃安全膜属于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含有甲醛、苯等有害物质的溶剂。资质厂家会对这些有害物质进行后期处理,使之不残留在产品中,避免使用过程中对人体产生伤害。“但当前一些产品连不伤害人都做不到,更不用提对人起什么保护作用了。”他说。
标准出台后任重道远
乔森告诉记者,由于国内没有系统的安全玻璃标准,因此,国内在制定有关标准时,依照国际上比较通行的美国安全玻璃标准,根据安全膜的抗冲击强度分为四个等级。其中包括汽车前风挡玻璃贴膜后至少要达到93%的透光率、以机动车的报废期10年作为安全膜的质保期等规定。
在谈到标准出台后如何做好配套工作的问题时,协会负责人以及乔森均说对该问题尚无考虑。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标准的出台虽然会对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产品、理性消费起到一定的正面作用。但由于没有强制性,标准很有可能成为一纸空文。
他认为,消费者在识别安全膜产品的真伪优劣方面处于弱势地位,但符合标准规定的资质企业可以与整车企业联手,通过整车的经销体系向消费者推荐。事实上,在购车过程中,销售员的建议对消费者的影响很大,从这一环节入手开展工作,会对市场产生一定的规范作用。更为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进入整车生产环节,将玻璃安全膜作为整车的一项标准配置,而不只是出现在售后市场。如此一来,即使整车企业根据车型的定位选择不同标准的玻璃安全膜,也要对整车产品质量负责,在产品选择上会更加慎重,从源头上杜绝不符合标准的产品流入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