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制定“功能性饮料”的国家标准
记者注意到在深圳一些大型超市饮料区域的货架上摆满各种功能饮料,著名饮料品牌几乎都推出各自的产品,虽然其价格要比矿泉水、纯净水、可乐、果汁、茶饮料贵一些,但是其销售依然火爆。但随后记者发现,在我国《软饮料的分类》中,只有“特殊用途饮料”的提法,而没有功能饮料这个分类。随着功能饮料市场迅猛发展,标准缺失带来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功能饮料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功能饮料将占据市场两成份额
有统计显示,未来几年,功能饮料将占据国内饮料市场20%以上的份额,预计今年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功能饮料市场,销售额有望突破60亿元。然而,与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快速成长相悖的是,目前我国饮料分类标准中,尚没有功能饮料这个分类,以至于近几年,各类打着“功能”旗号的饮料纷纷登场,“功能因子”、“电解质”、“维他命”等概念也随之推出,缺少行业标准正成为功能饮料的软肋。日前,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有关人士表示,功能饮料的具体标准正在制订中。
从“红牛”开始,人们认识了功能饮料,由此,“红牛”也不再一枝独秀。功能饮料巨大的市场份额引来众多外资品牌和本土品牌的关注。2004年,达能乐百氏推出的功能饮料“脉动”一炮走红,年销售额最高达到8亿元;随后,汇源打出的“她”、“他”也因成功运用“体验营销”而声名鹊起;而康师傅的劲跑、娃哈哈的激活等功能饮料也纷纷上市。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功能饮料市场空间巨大,而利润超过普通饮料一倍以上。这是国内外众多饮料企业纷纷涉足的主要原因。
标准缺失成行业发展拦路虎
按照国际饮料行业协会的规定,功能型饮料即带有保健作用的饮料。也就是说,它在解渴的同时,具有调节机体功能、增强免疫力等保健作用。
资料显示,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制定“功能性饮料”的国家标准,在《软饮料的分类》中,只有“特殊用途饮料”的提法,而没有功能饮料这个分类。在国内功能饮料中,只有运动饮料有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运动饮料标准技术要求》,而且是在上世纪90年代参照健力宝集团的企业标准修订的。中国营养协会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从我国现行的饮料管理规定来看,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各种功能饮料,实际上的统一称谓应为特殊用途饮料。因此,行业监管将功能饮料暂时划归到中国饮料分类标准中特殊用途饮料来管理。对于功能饮料中一些营养元素的添加量,也只是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的用量来掌握。
但是,功能性饮料“并非适合所有人”的讨论也一直没断过。功能饮料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其“适应某些特殊人群需要的特殊功能”。
科学调查表明,富含电解质的功能饮料会增加肾脏负担。专家认为,运动饮料的设计应根据消费需求进行细分,按不同的运动机理、不同的运动量设计,并根据中国人的体质特点来搭配原料。功能性食品强调的是适应的人群、适宜的场合,也就是说,功能性饮料的安全是相对的,只有在特定的场合,由特定的人群饮用才是安全的,否则就可能不安全。显然,在躁动的国内功能饮料行业,标准缺失带来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其发展的拦路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