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 |
|
标准编号:GBZ 120-2020 |
标准状态:现行 |
|
标准价格:0.0 元 |
客户评分: |
|
立即购买工即可享受本标准状态变更提醒服务! |
|
|
|
|
|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中核医学诊断、治疗、研究和放射性药物制备中有关人员以及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疗机构开展核医学诊断、治疗、研究和放射性药物制备中使用放射性物质时的防护。
非医疗机构的相关实践活动参照本标准执行。 |
|
|
|
英文名称: |
Requirements for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in nuclear medicine |
替代情况: |
替代GBZ 120-2006 |
中标分类: |
医药、卫生、劳动保护>>卫生>>C57放射卫生防护 |
ICS分类: |
环保、保健与安全>>13.100职业安全、工业卫生 |
发布部门: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发布日期: |
2020-10-26 |
实施日期: |
2021-05-01
|
起草单位: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苏州大学等 |
起草人: |
安晶刚、张良安、邹剑明、罗素明、邓大平、涂彧、吴锦海、李海亮、耿继武、张震、耿建华、余宁乐、王进、陈英茂、李方、巴建涛 |
出版社: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
|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Z 120—2006《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33—2009《医用放射性废物的卫生防护管理》、GBZ 134—2002《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Z 136—2002《生产和使用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卫生防护标准》、GBZ 178—2017《粒籽源永久性植入治疗放射防护要求》、WS 457—2014 《医学与生物学实验室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放射卫生防护基本要求》、WS 533—2017《临床核医学患者防护要求》、GBZ 179—2006《医疗照射放射防护基本要求》的核医学部分。
本标准以GBZ 120—2006和WS 533—2017为主体,整合了核医学防护相关的标准。与上述标准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外购放射性药物活度抽样检测要求(见 4.1.1);
——增加了按人份分装药物活度偏差的要求(见 4.1.1);
——增加了核医学工作场所辅助用房的要求(见 5.1.3 和 5.1.4);
——增加了核医学工作场所平面布局设计原则和相关要求(见 5.1);
——对于核医学工作场所分类的内容,进行了整理,仅作为工作场所室内和装备结构的要求的判定条件,将其计算方法作为附录G给出,并对原标准中的相关资料和数据进行了修正 (见5.2.1,GBZ 120—2006 的 4.2~4.4) ;
——增加了核医学工作场所用房屏蔽防护的要求(见 5.3);
——增加了核医学工作场所内放射性气溶胶浓度的控制要求(见 5.3 和附录 J 中的 J.2.3);
——增加了个人防护用品配备种类、数量、规格的要求;增加了辅助用品及场所洗消用品的配置要求(见 6.1);
——增加了工作人员眼晶状体剂量要求(见 6.2.15);
——细化了近期核医学治疗患者死后尸检管理(见第 9 章,GBZ 120—2006 的 6.9);
——删除了气体废物管理的部分内容(见 GBZ 133—2009 的第 7 章);
——删除了放射性废物含有多种核素时判断的免管计算公式(见 GBZ 133—2009 的 4.5);
——删除了敷贴治疗正当化与最优化要求(见 GBZ 134—2002 的 8.1);
——删除了敷贴治疗时的方案设计、疗程分割等属于计划阶段的要求(见 GBZ 134—2002 的 8.4);
——删除了最大敷贴治疗面积的规定(见 GBZ 134—2002 的 8.12);
——删除了籽粒源活度测量方法(见 GBZ 178—2017 的附录 C);
——修改了敷贴器源面照射均匀度和源面空气吸收剂量率或参考点空气吸收剂量率的不确定度(见12.1.5,GBZ 134—2002 的 4.5));
——增加了 131I 治疗放射防护要求(见第 10 章);
——增加了废弃敷贴器的处置要求(见 12.1.8);
——增加自制敷贴器的活度确定要求(见 12.2);
——增加了应急处理要求(见第 13 章);
——更新了核医学中患者或受检者接受剂量的估算方法(见附录 D);
——增加了 PET 工作场所屏蔽计算方法(见附录 I);
——增加了核医学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方法(见附录 J);
——增加了异常照射事例及应急情况类型(见附录 N)。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苏州大学、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安晶刚、张良安、邹剑明、罗素明、邓大平、涂彧、吴锦海、李海亮、耿继武、张震、耿建华、余宁乐、王进、陈英茂、李方、巴建涛。
本标准代替了GBZ 120—2006、GBZ 133—2009、GBZ 134—2002、GBZ 136—2002、GBZ 178—2017、WS 457—2014、WS 533—2017、GBZ 179—2006的核医学部分。
GBZ 120—2006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16360—1996、GBZ 120—2002。
GBZ 133—2009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WS 2—1996、GBZ 133—2002。
GBZ 134—2002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WS 179—1999。
GBZ 136—2002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WS 181—1999。
GBZ 178—2017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Z 178—2006、GBZ 178—2014。
WS 533—2017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16361—1996、GB 16361—2012。 |
|
|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2
5 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要求 5
6 操作中的放射防护要求 8
7 患者或受检者放射防护要求 9
8 医用放射性废物的放射防护管理要求 10
9 尸检放射防护要求 10
10
131I 治疗患者住院期间的放射防护要求 10
11 粒籽源植入放射防护要求 11
12 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放射防护要求 13
13 应急处理要求 15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质量保证大纲、有关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17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有关患者或受检者适当停止哺乳的建议 18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有关儿童减少放射性药物施用量的建议 20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核医学中患者或受检者接受剂量的估算方法 22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核医学诊断参考水平 59
附录 F(资料性附录) 接受放射性药物治疗的妇女在一段时期内避免怀孕的建议 62
附录 G(规范性附录) 核医学工作场所分类 63
附录 H(资料性附录) 核医学常用放射性核素参数 64
附录 I(资料性附录) 屏蔽计算方法 65
附录 J(规范性附录) 核医学工作场所放射防护和通风橱风速检测方法 68
附录 K(规范性附录) 个人防护用品和应急及去污用品 73
附录 L(规范性附录) 出院管理及陪护人员剂量控制的参考值 74
附录 M(资料性附录)
125I、103Pd 衰变校正因子 78
附录 N(资料性附录) 异常照射事例及应急情况类型 80 |
|
|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4075 密封放射源 一般要求和分级
GB/T 4835.1 辐射防护仪器 β、X和γ辐射周围和/或定向剂量当量(率)仪和/或监测仪 第1部分:便携式工作场所和环境测量仪与监测仪
GB/T 11713 高纯锗γ能谱分析通用方法
GB/T 14056.1 表面污染测定第1部分:β发射体(Eβmax>0.15 MeV)和α发射体
GB/T 14318 辐射防护仪器 中子周围剂量当量(率)仪
GB/T 14584 空气中碘-131的取样与测定
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Z 128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GBZ 129 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GBZ/T 244 电离辐射所致皮肤剂量估算方法
WS/T 184 空气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析方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