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8月份央行终于以一则《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变相承认二维码支付的合规性后,银联并没有耽搁太久,不到四个月就集结大批银行及收单机构推出了二维码支付标准。
动作果然很快。
二维码被正名后,银联快速挂帅
本就不平静的二维码支付,正孕育着一场更大的风暴。跟“云闪付”和“XX Pay”
一样(XX等于apple、三星等),还是银联挂帅,集结一帮发卡行和支付公司搞事情。
这一次银联瞄准了此前被官方屡屡拦截的二维码支付,推出自身体系应用标准。在第三方支付巨头某宝的一个群里,有记者询问该公司对银联发布二维码支付标准的看法,该司某相关人员特高冷地应了一句:“与我们没有关系,不回应”。
确实,这几年在线下收单市场分食了一大块银联蛋糕的某宝某信,对待银联阵营这一来势汹汹的举动,目前最好的姿态就是旁观。国内主流市场研究机构易观有个数据,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上半年整体交易规模13.48万亿元,而交易量排头两名的支付宝、财付通,加起来市场份额干到了87.5%。
也就是说,银联发布的二维码支付标准,至少到目前为止,只囊括了在剩余15%不到的市场里厮杀的小玩家。可对于银联来说,这仍旧是其反扑、或者说死守移动支付蛋糕,必须要开的一枪。
我们在此不多赘述移动支付的重要性。一直保持在20%以上的环比单季增速,对于发卡行、收单行、商户、第三方支付和银联,都是一个根本不可能忽略的市场势头。而二维码支付在移动支付的方式里,占据主流地位,这也是为什么央行对其否了再否,而后扶正的原因。可以说,受众(商户和用户)的接受程度、技术与硬件的成熟度,共同倒逼了央行、银联、银行,自上而下共同重新审视二维码支付。
但以安全之名抢跑发布的标准(之所以说抢跑,因为人家支付宝和财付通两个大玩家都没发),对于银联在二维码支付上的逆袭,能起多大作用?我们不妨来看看以前银联都做了什么,再来看看这一枪的必要性。
银联在移动支付的逆袭路
首先,银联在2014年下半年的时候,正式上线了“银联钱包”这一对标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移动支付账户。根据《2016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报告》,银联钱包到6月末的注册用户刚突破4000万,在移动支付榜上排名第四。但是注意了,支付是一个高度“马太效应”的行当,所以即使看起来成绩不俗,银联钱包在数亿级用户数的宝信面前,显得毫无还手之力。
也就是说,对标移动支付载体这种硬碰硬打法,不太奏效。然后银联越来越聪明,不单打独斗了,谋合力。
去年大概也是这会前后,银联吹响集结号,联盟了一帮银行推出了一项基于近场通讯(NFC)的移动支付品牌“云闪付”。你想想,一个卡组织,率领一帮发卡行,革命性推出无卡支付,这个决心还是很大的。你要是问为什么那个时候银联不直接来立旗二维码,那不废话吗,那会央行还不承认二维码的地位。所以支付宝和微信搞搞可以,作为正统血缘这一派的银联来做,就不合适了。
合谋的效果我们很难评价好或不好,因为没有具体的这一块的市场份额数据,但是这个打法太对了,后来还感染了手机厂商和运营商——从去年末开始一大堆Pay ,
什么Apple pay、Samsung Pay、华为Pay、小米Pay什么的,都用上了“云闪付”,这自然扩大了走银联体系清算的线下支付份额。
到了今年这会,在二维码被正名后,银联马上反应,搞了个二维码标准。总之几乎是一年憋一个大招的节奏。这一次的银联系“共谋”,层次更深了。一家大型股份行电子银行部门的老总告诉笔者,“我们还是很兴奋的”。为什么?因为各方能受益。
共谋的好处
接着上文逻辑,这一回以标准之名的共谋,对于各参与方的好处在哪里?
首先对于发卡行来说,各家已经看到了二维码支付的趋势,所以从下半年开始,陆陆续续各自推行二维码支付品牌。现在银联以卡组织的身份打破各自隔阂来了个跨行互通,银行是有动力参与的。
而对于第三方支付,他们单独推出二维码支付的市场份额,因为应用场景不如宝信丰富的关系,一直无法跟宝信抗衡。现在参与到银联阵营,相当于进入了一个最为广泛的条码支付受理体系,在任一支持银联标准的终端都可以完成收单。这也是为什么快钱、银商、通联、杉德、汇付会积极响应很重要的原因。
对于银联自身,这就是“借船出海”——银联钱包用户基础不够大没关系,可是有手机银行的用户多了去了,以后用户用手机银行扫码支付,走的都是银联系统;再者,银联自己的商用场景不够没关系,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本身就会去拓宽他们的商用场景,场景越多,使用银联扫码支付的环境就越多。银联方面还告诉笔者,不仅仅是发卡行的手机银行账户,后续还会有大型互联网平台接入该体系,比如大众点评等应用。
所以表面上这是银联发布的一个某种移动支付方式的应用标准,事实上却是多方阵营的利益共盟。有第三方支付从业人员认为,这种合作模式唯一烦忧的地方就是如何让利给商户,如何减免他们的刷卡费率,让商户有动力去升级他们的受理终端(扫码器具等,费用并不低)。毕竟宝信的商业生态圈很成熟,而且此前花了非常大的人力与财力去补贴拓展商户。
说银联这一招马上会见效压制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那显然不现实。但这确实是在市场、技术、产业链参与方等多重因素的叠加下,银联开的漂亮的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