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瓶82年的拉菲,再来一个70年的烤鸡翅”,想必听到这样的段子总会让人浮想联翩。这可不是电视剧里的桥段。这个风靡网络的段子正是用来调侃近日流行的“僵尸肉”。
据媒体报道,10万余吨“僵尸肉”通过走私进入大陆,流入二三线城市餐馆,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而这些“肉龄”超过三四十年的冻肉被认为是来自国外的陈年战略储备肉。
鲜肉的保质期一般不会超过1天,2014年实行的标准SB/T 10408-2013《中央储备肉冻肉储存冷库资质条件》中对冻肉的保质期规定则为3-8个月,最长不超过1年,而国际上的保存时间则不超过2年。显然,这些肉龄超过三四十年的冻肉是严重违反了有关标准的。虽然各国对冻肉的保质期有详细的规定,但是由于冷库管理水平的差异,在管理上并非严格执行标准。
从标准入手,识别“僵尸肉”骗局
现行卫生标准GB 2707-2005《鲜(冻)畜肉卫生标准》、GB/T 17238-2008《鲜冻分割牛肉》是国内现有的肉制品检测标准。其中,GB2707-2005《鲜(冻)畜肉卫生标准》规定了鲜(冻)畜肉的卫生指标和检验方法以及生产加工过程、标识、包装、运输、贮存的卫生要求。标准规定对肉制品检测集中在色泽、黏度、气味等感官指标,冻禽解冻失水率、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等理工检验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等微生物指标。
另外,陈年冻肉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肉质表面会出现发黄、发褐甚至氧化发黑,而且长时间冻存导致营养素流失,纤维质发生变化,口感粗糙且伴有难闻气味。建议购买肉制品时,尽量避免购买低价肉,尽可能详细阅读肉类包装上明示的中文标识,包括进口检验检疫证明、进货商的相关资质证明等。唯有学会自我防护,才能远离僵尸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