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化医院建设过程中,智能便捷已成为衡量医院“软环境”的重要指标。处于前端“龙头”地位的智能化电气系统设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这项工作在我国却一直属于薄弱环节。与其他类型建筑电气设计的不同之处在于,医疗电气必须按医疗建筑特点进行科学合理设计,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编和中国医院建筑协会建筑系统研究分会等12家单位参编的《医疗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以下简称《
规范》)已于4月1日实施。《规范》主编——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集团 院长助理、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授级高工欧阳东对技术要点进行了全方位解读。
欧阳东表示,《规范》在原建设部和原卫生部发布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
规范》基础之上,制订了两项强制性条款:对于需进行射线防护的房间,其供电、通信的电缆沟或电气管线严禁造成射线泄露,其他电气管线不得进入和穿过射线防护房间;医疗场所配电系统接地形式严禁采用TN
C系统。
在技术内容方面,欧阳东指出,《规范》在医疗场所分类中,细化了IEC<a
href="http://www.csres.com" target="_blank" class="newsLink">标准</a>,将医疗机构对应的医疗场所、设施与要求自动恢复供电的时间逐一进行了规定。明确了医疗场所用电设备在工作电源中断或供电电压骤降10%及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3秒时,备用电源应按规定的切换时间投入。明确了备用电源工作时间,要求恢复供电时间小于或等于0.5秒时,自备备用电源供电维持时间不应小于3小时。
在供配电系统方面,《规范》详细规定了医疗建筑每个科室的负荷等级和供电方式。规定了三级医院应设置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二级医院宜设置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应急电源为柴油发电机组时,不间断电源装置应急供电时间不应小于15分钟;二级以上医院的配变电所宜设置电能管理系统。
在常用诊疗设备配电系统技术要求方面,《规范》针对医用X射线设备等特殊诊疗设备,明确了供电、接地要求。
在应急照明方面,《规范》规定了“竖向疏散区域、人员密集疏散区域、地下疏散区域、需要救援人员协助疏散的场所,疏散照明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5.0lx,其他疏散区域疏散照明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3.0lx”。其他疏散区域疏散照明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1.0lx,提高到3.0lx;增加了医用标识照明的要求。
在医疗设备接地系统、等电位联结技术要求方面,《规范》明确了局部等电位联结的部位及做法,强调了电击防护的要求。在1类及2类医疗场所患者区域内,应做局部等电位联结,并将抗电磁干扰场的屏蔽物、防静电地板下金属物、隔离变压器的金属屏蔽层等设备及导体进行等电位联结。《
规范》在数字化建设方面也有可圈可点之处。欧阳东说,数字化医院工程有助于实现资源整合、流程优化、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将成为未来医院的发展趋势。因此,《
规范》对信息设施、公共安全、视频示教、呼叫信号等系统设计方面,也提出了相应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