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1年,食品安全问题可谓风起云涌,“你方唱罢我登场”,骨汤粉、豆浆粉、勾兑醋……再到日前被曝光的“血燕”造假事件,食品安全问题一次次挑战普通消费者们的耐心与信心。而食品安全监管缺位更是成为每一次事件风波后最令人关切的注脚。 “中国的食品安全肿么了?”成为网民无辜与无奈的集体发问。 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中国的食品还能吃么? 每一次食品安全问题事件被曝光后,都是对消费者信心的一次重击。自浙江工商部门检测暴露出问题“血燕”后,及随后媒体的持续报道,“谈燕色变”成为目前消费者的普遍心态。而随着事件持续深入,消费者再一次惊讶的发现,一个年市场规模上亿元的行业,竟然一直处于国家监管的真空状态下恣意发展。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与质量监管的缺位再一次极大地触动了消费者脆弱而敏感的神经,人们不禁发问,“中国的食品还能吃么?!” 乱世需用重典,谨防矫枉过正 在令人窒息的声讨中,几乎没有人敢站出来说“不”。对于食品安全事件,由媒体主导的社会舆论形成一种思维贯性,即“有罪推定”原则,对于曝光问题产品所在行业的所有品牌及供应链条首先假设都存在问题,而后再寻找证据证明。“血燕”事件正是在以这种态度为原则的媒体发问中逐步升级,直至整个燕窝行业面临继存与否的危机。 我们说乱世需用重典,在关切消费者健康的问题面前,绝不能放过一个“坏人”,但这里也要提出与其相辅相成的另外一句话:谨防矫枉过正。不放过每一个“坏人”,不能变成“欲将整个行业巅覆”的代名词,走向“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错误。 国标缺位,行业有苦难言 目前,陷入“血燕”事件中的行业协会、专家、品牌集体噤声,其投鼠忌器的心态昭然若揭。谁敢澄清事实还有另外一番苦衷。据业内专业人士称,燕窝行业无国标的问题长久困扰行业,中国保健协会及业内知名品牌一直在努力敦促尽早出台燕窝行业国家标准,而越是信誉良好的品牌对国标的需求越为急迫,因为国标缺失潜在的危机对于品牌的影响可能是致命的。在没有国标之前,一些品牌也在自觉的积极践行标准的探索工作,并参照国家相关标准,经过严格检测制定了企业的质量监控标准。而今,一切努力都在一次“血燕事件”中化为乌有。市场大量问题“血燕”存在的真实性,及国家标准等相关行业标准与监管的缺位,令正规经营的品牌只能“打掉了牙往肚子里咽”,有苦说不出。 正本清源 各方呼吁国家标准尽快出台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经常出现标准缺失甚至空白的现象,这意味着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善。援引媒体报道中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张大超的说法:血燕等燕窝产品不是国家公布的保健食品,也不在国家药典的药品目录,目前它就属于普通食品范畴,是传统滋补食品。燕窝产品在我国并没有相关标准,缺乏质量控制体系。由于没有标准,对什么是燕窝以及什么是血燕当然就没有相关定义,无法通过标准来鉴别真假。 而问题“血燕”事件后,就有行业专家大力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建立相关标准,从根本上规范燕窝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和合法经营者利益,在市场净化中起到打假扶优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滞后于市场发展的状况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应该依赖于各方携手,共同推动。 据悉,燕窝国家标准最快将于2012年出台。希望伴随国标的出台早日消除对燕窝行业发展的不利影响,去伪存真,还消费者一个可以放心食用燕窝产品健康、安全的市场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