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凭借着媒体传播与广告宣传,功能性饮料逐渐走近消费者。广告宣传功能性饮料可令人提神醒脑、补充能量、恢复体力……但它们的配方由谁设计?有没有经过检验?其成分是否真的具备所说的功效?在没有具体的国家标准参照之下,功能性饮料仿佛笼罩在一团迷雾后…… ——编者 功能性饮料没有验证标准 说起功能性饮料,很多消费者通常会想到一些常见广告语:补水、补充能量、补充精力,似乎一切具备此类噱头的饮品都可划归为功能性饮料。其实,市面上大多数饮料都可以做到补水这一点。而补充能量、补充精力的功能,则没有任何国家标准可以去验证。即是说,没有一个标准是说明什么是功能性饮料的。 以往,大家习惯把能量饮料、运动饮料等具备一定功能性的饮料统称为功能性饮料。然而,在国家标准里面是没有“功能性饮料”这一分类的。由于目前中国功能性饮料标准还不完善,只有运动饮料具有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运动饮料标准技术要求》。除此之外,国内尚无针对功能性饮料制定的国家及行业标准,也没有一个国家或者行业标准能够对功能性饮料作出准确解释。 目前唯一有些近似功能性饮料的解释,是2009年年底颁布实行的《饮料通则》里提及的“运动饮料”和“特殊用途饮料类”。“运动饮料”的定义是,营养素及其含量能适应运动或体力活动人群的生理特点的饮料。“特殊用途饮料类”的定义是:通过调整饮料中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或加入具体特定功能成分适应某些人群需要的饮料。而这些特定功能的成分,到目前为止,是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的可用量来添加。而在《饮料通则》里则是待定,即尚未有明确规定的意思。 消费者想购买有明确的、被验证过是有功效的保健功能性饮料,一是选购产品包装上都有一个类似草帽图案的标志,上面写有“保健食品”字样的保健饮料;二是选购包装上都有批准文号,写有“卫食健字×××第×××号”的产品。 喝饮料有讲究 茶饮料:孕妇儿童尽量少喝 茶饮料多是以茶叶为原材料同时添加其他成分而制成,茶中含有的咖啡因易使大脑过度兴奋,从而导致胎儿烦躁不安,失眠的人也不要喝茶饮料。茶中含有大量鞣酸,会干扰儿童对蛋白质及钙、锌、铁等矿物质的吸收,所以儿童不宜多喝茶饮料。 运动饮料:不运动时少喝 运动饮料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水分吸收,其中的碳水化合物能够迅速补充能量,饮料中所含的电解质可帮助饮用者恢复和维持体液平衡,推迟运动疲劳的出现、加速疲劳的消除。但运动饮料只适合于强烈运动、大量流汗后饮用,不适合在没有运动的情况下饮用,因为它富含电解质,不运动或者是很少运动时,饮用后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果汁饮料:儿童和糖尿病者少喝 果汁饮料中大都含有较高的糖分和添加剂,糖尿病患者和孩子要少喝。果汁饮料中较高的能量和糖,容易引起孩子肥胖和发生龋齿。 功能性饮料通常被认可为两大类 功能性饮料在广义上包括运动饮料、能量饮料和其他有保健作用的饮料。不过当下的市场上,通常被大家认可的分类则为两大类:补充型和功能型。补充型的作用是有针对性地补充人体运动时丢失的营养。包括含有钾、钠、钙、镁等电解质,能够及时补充人体因大量运动出汗所损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盐分),使体液达到平衡状态。而功能性饮料是通过在饮料中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等各种功能因子,使之具有某种功能,以满足特定人群的保健需要。 喝维C饮料,不如直接吃水果 在近期流行热潮中,维C饮料异军突起,而且价格比普通饮料都贵。但它是否真的如广告上所说, “喝它就像吃水果”,却是有待商榷。从营养学角度而言,维C具有可以促进骨胶原的生物合成、改善脂肪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增强肌体免疫力等功能,是人体每日必需的微量元素。当出汗较多、水溶性维生素损失较多的时候,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C有益健康。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人体每日维生素C摄入量高限不得高于1000毫克,如果摄入量过大,则造成人体维C中毒或维C依赖。 维C饮料是否可以任喝无妨呢?有业内人士透露,其实维C在饮料中更多是被作为口味调节来使用的,在碳酸饮料中也可以找到它。维C本身就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如果真想喝加了维C的饮料,自己在家把维C片和果汁饮料混合在一起就可以,关键还是要看维C饮料里面的维C含量。通常来说,一天之内喝维C饮料不超过两三瓶就没问题。不过要想真的补充维C,营养师建议最好还是直接吃水果,因为它们含有饮料中无法提供的其他有益成分,如花青素、膳食纤维等。而且选维C饮料时,尽量挑甜度适宜的,以避免糖分过多、过剩,从而导致对身体其他方面的危害。 喝草本饮料,也能帮助身体充电 营养师提示,为身体充电除了选择饮用功能性饮料,还建议吃一些巧克力或者是以花旗参泡水喝等温和、自然的方式。中医认为,在草本植物中,也有很多补益的中药都有提神、补充元气的功效。例如人参可以和桂圆、肉桂一起泡茶喝。另外,有辛辣、挥发味道的材料也常有提神作用,如肉桂、薄荷等。薄荷可以与菊花一起泡茶喝。而冬虫夏草炖鸡汤,适合各年龄段的人饮用。
|